近日,有網友發帖稱,自己在酒店光腳洗澡后感染了HPV病毒,腳底長出了名為“跖疣”的“硬疙瘩”。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引發不少網友擔憂,跖疣究竟是什么?傳染性如何?是否會致癌?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江蘇省中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朱潔。
圖源:視覺中國
跖疣傳播雙途徑
接觸皮損與潮濕環境
朱潔指出,跖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中的低危型病毒感染,是良性增生性病變,屬于尋常疣的一種,其主要致病病毒由HPV-1、2、4等低危型引起。“HPV病毒并非只侵襲腳,只是當它感染腳并引發病變時,才被稱為跖疣。”朱潔強調,大多數情況下,跖疣病毒引發的病變僅局限在皮膚表面,不會發生癌變,這與高危型HPV導致的宮頸癌等惡性病變存在本質區別,公眾無需過度恐慌。
她提到,跖疣的典型特征是角化性斑塊上有小黑點,這些黑點實際上是血栓性毛細血管。“不少人會把跖疣誤認成雞眼或普通的增生性角化斑塊,進而延誤治療。”朱潔提醒,跖疣在受壓時偶爾會產生疼痛感,若發現足部出現此類癥狀,應及時就醫鑒別。
兒童、老年人、孕婦以及血液科、腫瘤科患者是跖疣的主要易感人群。“這些人群的共同特點是免疫力相對低下,對HPV病毒的抵御能力較弱。”
跖疣的傳播途徑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直接接觸,即破損皮膚直接接觸感染者的皮損部位或含病毒的皮屑;二是間接接觸,包括使用感染者的毛巾、鞋襪、拖鞋等。
跖疣病毒真能通過接觸浴室地板傳染?朱潔表示,確有這種可能性,但需要滿足多重條件。酒店浴室若環境潮濕且未規范消毒,就可能成為病毒滋生的溫床。當人光腳行走時,若腳部存在微小創口,接觸到地面上的病毒載體,就可能引發感染。“不過HPV病毒離開人體后活性會迅速下降。”朱潔補充道,在通風良好、快速干燥的環境中,病毒難以存活。“紫外線照射半小時以上或使用化學消毒劑,能有效殺滅HPV病毒,但部分管理不善的公共場所可能難以落實到位。”
跖疣的治療與預防
專家給出實用建議
目前,臨床上治療跖疣主要采用物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式。朱潔提到,若疣體數量較少,通常在10個以下,且患者能耐受疼痛,可采用冷凍或二氧化碳激光治療;若疣體數量較多,或患者對疼痛較為敏感,則適合選擇外用藥治療。中醫院會在西藥外用藥的基礎上,結合中藥浸泡的方式進行治療,臨床實踐表明,該療法能顯著提高療效。
朱潔強調,跖疣治療的關鍵在于徹底清除病毒,若治療不徹底留下“種子”,就極易復發。“很多患者覺得病毒容易復發,實則是沒有根治。”她建議患者務必遵醫囑完成全程治療。
夏季,水上樂園、游泳、戲水等項目深受歡迎。為有效預防跖疣,朱潔建議,在公共場所做好防護,穿自備的拖鞋,自帶個人用品且不與他人共用,同時留意場所的清潔消毒情況;加強個人衛生,保持足部干燥清潔,若有創口需用防水創可貼保護,避免接觸污染物;規律作息、合理飲食、適度運動,以此增強免疫力;若出現異常皮疹,要及時就醫,切勿自行用藥。
“雖然跖疣存在一定傳染性,但屬于良性病毒性皮膚病,雖可能因擴散影響生活質量,但不致癌。規范治療可有效清除疣體,日常注重足部防護(公共場所穿拖鞋、避免皮膚破損)即可預防感染。若出現疣體形態異常或久治不愈,應及時到皮膚科就診排除其他疾病。公眾無需談‘疣’色變,保持警惕、科學應對即可。”專家強調。
通訊員:劉成勇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萬惠娟
校對 王麗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