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前先插播一個重磅消息:
今天我想跟大家討論一個話題:
“精神的糖”應該吃多少的問題。
糖應該吃多少,通過多年的科普,大家都會知道了。
人類在幾百萬年的進化中,長期處于食不果腹的狀態,所以在每天都吃不上飯的時候,“糖”是一個很大的營養來源,應該吃得越多越好。
所以很多人進化出來“嗜糖”基因。
但是現代社會,糖太多了,所以成年人要限制糖的攝入。
但是你也不能一點糖不吃:不吃你會抑郁。吃多了你會毀了身體。
所以糖要少少吃---這是大家的共識。
但是對于“精神上的糖”---很多人就沒有這樣的共識了。
我們舉個例子:教育。
教育指標就像是一個國家,一個家庭的體檢指標一樣:
如果文化教育出了問題,可能現在不會出現問題,但是未來會出現問題。
教育要不要吃糖?
要吃一點----不能讓孩子太苦了,需要一些精神鼓勵和勝利。
但是教育能不能全是糖精?不能。
很多“快樂教育”就是充滿了糖精粉的教育:把一個人的未來摧毀了。
但是為什么這么多人買賬呢?
其實就跟90年代大家都過分消費麥當勞肯德基一樣:
這個東西洋氣好吃,以前大家又肚子比較素,所以一下子就覺得好,過量去吃。
在我看來,“多年躺平”也是一種工業糖精。
我是老北京,我知道我的親戚朋友里,三十年如一日從來不工作的人,最后墮落成了什么樣子。
我也知道很多孩子996苦成了什么樣子。
我支持苦的人稍微吃點糖,比如躺平個一年半載。
但是我不支持那種連續躺30年,什么都不干,啃老的人----這些人吃了太多糖,把自己吃廢了。
還有愛情,我認為愛情也是一種精神糖果。
我支持你每天吃一點點糖,但是我不支持對任何人迷戀(或者小朋友叫戀愛腦),啥都不干,就等著一個人。
那糖就不是給自己調味了,而是沉迷吃糖,給自己吃暈了。
人類的很多精神體驗都是如此:能讓你成癮的東西,如果不適量,就會毀了你未來。
所以我喜歡把很多這樣的東西都比做糖果:它吃多少,會讓我精神糖尿???
我是否花了太多時間,太多精力,太多情感,在精神糖果上了?
也許現在是爽,但是是否我的精神,也會被這些糖果消耗脆弱,就像我的肉體會被大量的糖消耗脆弱一樣?
這就是我思考精神愉悅,和它的尺度的一個哲學模型。
請大家一定不要錯過這期我跟特別特別牛的企業家對談!
點擊關注,方便回顧
點右下角??,推薦給好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