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新疆自治區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業產區,其農業產業的發展不僅關乎自身經濟增長,也對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在推動新疆農業產業升級、促進農民增收、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深入分析2025年新疆自治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發展現狀,對于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發展現狀
(一)園區數量與分布
截至2025年,新疆(含兵團)已有19個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園區分布覆蓋了新疆的多個地區,涵蓋了棉花、林果、畜牧、水產、種業等多個產業領域。例如,沙灣市以棉花產業聞名,棉花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62萬畝以上,獲批立項的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面積136.7萬畝,構建了“一核三區一帶”發展格局;尼勒克縣憑借水資源優勢,主打三文魚產業,作為我國高品質三文魚核心產區之一,年產三文魚6000噸 。這些園區的分布充分結合了新疆各地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發展格局。
(二)主導產業發展
1. 棉花產業:棉花是新疆農業的重要支柱產業,多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棉花為主導產業。如沙灣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目前棉花種植面積92.9萬畝,產值103.8億元,計劃到2027年棉花種植面積超95萬畝,產值超153億元,占產業園總產值的85% 。庫車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以棉花為主導產業的園區,緊扣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建設目標,構建起“一核引領、五區協同”的空間布局。2024年園區總產值達142.35億元,其中棉花產業產值92.94億元,占比65.3%,形成以棉為基、多業融合的發展格局。園區聚焦棉花全產業鏈升級,種植推廣優質棉95.37萬畝,建成48家現代化棉花加工企業,構建“育種—種植—加工—紡織”全產業鏈條,形成“紗線—混紡—織布—制衣”深加工體系,棉花就地轉化率突破80%,年紡紗規模達120萬錠,實現從原棉到終端產品的價值躍升。
2. 畜牧產業:福海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聚焦畜牧產業,與新疆畜牧科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依照福海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總體規劃,全面加強產業園與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實現地方打造支柱產業與科研單位技術轉移轉化的“雙贏”發展。伊犁州推行“草畜乳一體化”模式,建成42個智能化牧場。2024年,乳制品精深加工產值同比增長28%,促進了畜牧產業的現代化和集約化發展。
3. 水產產業:尼勒克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憑借水資源優勢,主打三文魚產業,已形成“生產+加工+科技+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條,并取得全球食品安全、無抗生素產品等認證,成功打造天蘊、天山躍出三文魚、鱒貴等全國知名品牌。目前,園區已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1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并已申請專利60余項,編制全國首個生態環保網箱地方標準,研發應用全國首個水下清污機器人等科技裝備。
4. 種業產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八師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以棉花、玉米、辣椒種業為主導產業,計劃通過3年時間,依托133團、142團等5個團場的種子生產、加工、科研基地,打造面積共計35萬畝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三)產業融合發展
1. 農產品加工:新疆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各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例如,阿克蘇地區在林果產業上取得顯著成效,紅棗、核桃加工轉化率達65%,開發出凍干果品、果酒等產品,產品溢價率超50%,推動了林果產業的高附加值轉化。昌吉州瑪納斯縣建成國家級棉紡產業園,積極開發功能性棉紗、醫用棉等高附加值產品。2024年,該地區棉紡產業產值突破180億元,實現了棉花產業從傳統種植向高端制造業的延伸。
2. 農文旅融合:吐魯番市高昌區打造“葡萄溝景區 + 民俗體驗 + 電商直播”的融合模式,2024年共接待游客320萬人次,帶動葡萄線上銷售占比達40%,實現了農業與文旅產業的有效結合。阿拉爾農業園區的高效設施農業示范項目以新能源、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為引領,隨著項目全面投入使用,這里不僅會成為高附加值農產品的生產基地,還會為農文旅深度融合打下堅實基礎,未來有望成為集種植、觀光、采摘于一體的特色示范帶。
(四)科技支撐
1. 農業技術應用:新疆持續推廣現代農業節水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普及飛防植保無人機等新興農業裝備,提高制種能力和質量水平,發展智慧農業。在阿克蘇地區,750萬畝棉田播種搭載北斗導航的無人駕駛播種機可實現每公里播行誤差小于2厘米,同步完成鋪膜、滴灌帶鋪設等工序,效率較傳統方式提升2倍以上。南疆阿拉爾國家農業科技園內,藍莓樹通過“滴箭”技術實現根部精準灌溉,節水50%的同時減少病蟲害。沙漠中首次培育的胡楊幼苗也為生態治理提供了新方案。
2. 產學研合作: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積極與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提升園區的科技創新能力。尼勒克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已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1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并已申請專利60余項,編制全國首個生態環保網箱地方標準,研發應用全國首個水下清污機器人等科技裝備。福海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與新疆畜牧科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促進畜牧科技自主創新和產業技術進步。
(五)帶動農民增收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有力地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庫車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園內14.62萬農業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72萬元,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1%,較2023年增長9.7%,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強引擎”。沙灣市現代農業產業園計劃到2027年實現產業園內農民人均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0% 。各地通過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建設農業產業聯合體,帶動農戶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新疆累計建設農業產業聯合體273個,帶動230余萬農戶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讓產業發展真正惠及于民。
三、存在問題
(一)產業鏈短板
雖然新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在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園區仍存在產業鏈短板。例如,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僅4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52%,且精深加工占比不足20% 。這表明新疆在農產品加工環節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需要進一步加強加工能力建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二)區域發展不均衡
不同地區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區域發展不均衡。一些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園區在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技術人才等方面相對薄弱,制約了園區的發展速度和質量。這種不均衡發展可能會導致資源配置不合理,影響新疆農業整體的協調發展。
(三)要素支撐不足
1. 資金投入:農業產業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部分園區存在資金短缺問題,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雖然有中央獎補資金和地方各類涉農項目資金支持,但資金總量仍難以滿足園區快速發展的需求,且資金的使用效率還有待提高。
2. 人才短缺:農業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對匱乏,特別是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人才短缺限制了園區在新技術推廣、產業創新、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發展,導致園區發展活力不足,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四、發展建議
(一)做強加工鏈
1. 布局特色產業加工園:在阿克蘇、喀什等林果產業集中地區布局林果預制菜產業園,目標到2027年將林果精深加工轉化率提升至55% ,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加大對棉花、畜牧等產業加工環節的投入,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和設備,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延伸產業鏈條。
2. 培育加工龍頭企業: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提高產業整體抗風險能力。
(二)加強區域協同發展
1. 制定區域發展規劃:結合新疆各地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制定科學合理的區域發展規劃,明確各地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發展定位和主導產業,避免同質化競爭。加強區域間的產業協作和資源共享,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2. 支持落后地區園區發展:加大對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支持力度,在資金、政策、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傾斜。通過對口幫扶、產業轉移等方式,幫助落后地區園區提升發展水平,縮小區域差距。
(三)強化要素支撐
1. 拓寬資金籌集渠道:除了爭取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支持外,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信貸投放,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建設,通過PPP模式、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農業產業發展中。加強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確保資金合理、規范、高效使用。
2. 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建立健全農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定向培養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投身新疆農業產業發展,為園區提供智力支持。加強對現有農業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生產經營能力,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五、結論
2025年新疆自治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在數量增長、主導產業發展、產業融合、科技支撐和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面臨著產業鏈短板、區域發展不均衡和要素支撐不足等問題。未來,新疆應圍繞做強加工鏈、加強區域協同發展和強化要素支撐等方面,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推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高質量發展,為實現新疆農業現代化、促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打造中國西部農業現代化示范標桿,為全國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轉型提供可復制的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