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依據權威資料并融合個人觀點進行創作,相關參考資料將在文末詳細列出。
一方面對亞洲14個國家揮舞關稅大棒,另一方面卻對中國釋放合作信號,這正是美國政府近期令人費解的舉措。在特朗普看來,世界似乎只存在三種角色:美國、中國和其他國家。
7月7日清晨,白宮正式發布針對14國加征高額關稅的消息,態度顯得強硬無比;但就在數小時后,財政部長便對外傳達了希望與中方展開對話的信息。
更耐人尋味的是,同一天,美國派遣300架戰機實施“重返太平洋”軍事演習,其矛頭直指中國。如此自相矛盾的行為究竟意欲何為?
關稅繼續
7月7日上午,白宮文件打印工作異常繁忙,一份關于提高對14國進口商品稅率的命令新鮮出爐。這些國家涵蓋日本、韓國以及多個東南亞國家,幾乎都是中國的貿易伙伴。新稅率介于25%至40%之間,每一項措施都明顯針對中國的經濟聯系。
此舉仿佛意圖通過構筑貿易壁壘孤立中國。然而劇情很快出現戲劇性轉折。
當日下午,財政部長貝森特突然改變強硬立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出尋求對話的意愿,并積極評價此前雙方交流成果。入夜后,總統簽署行政指令,將原本當天生效的關稅政策推遲至8月1日執行。
短短一日間,從制裁到緩和再到暫停,三重變化接連上演。這種“前進一步又后退兩步”的策略與其說是精妙施壓,不如說是暴露出決策層內心的不安與信心缺失。它試圖展示實力,卻反而暴露了脆弱本質。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場外交表演的背景音是西太平洋上空超過300架戰機轟鳴而過的聲響。一邊加強關島防御體系,擺出對抗姿態。
另一邊卻急切地尋找著談判桌上的突破口。這種進退維谷的狀態不禁引發疑問:到底是要開戰還是求和?
談判桌的底牌
要理解華盛頓這套復雜多變的行動組合,需要把注意力從高舉的關稅大棒轉向隱藏在手中的關鍵籌碼——稀土資源。
在貝森特所有溫和表態中,有一項訴求最為迫切且明確:請求中國恢復今年四月份前的稀土出口水平。這句看似平常的外交辭令不經意間揭示了美方真正的軟肋。
作為被譽為“工業維生素”的戰略物資,稀土對于美國高科技產業尤其是軍工體系至關重要。缺乏稀土供應,許多尖端武器和技術產品將失去作用。美國企圖通過對馬來西亞、泰國等國施壓來遏制中國人工智能芯片發展,本意在于釜底抽薪。
可惜的是,它自身的基礎供應鏈同樣面臨嚴重依賴問題。面對美方焦慮,中方始終保持冷靜:“按照法律法規程序審批”。
這八個字既堅定又克制,將主動權牢牢掌握手中。它清楚表明,在這場博弈中,中國握有對方無法忽視的關鍵優勢。當你的咽喉被他人掌控時,再響亮的戰爭鼓聲也只不過徒增回響罷了。
如果說稀土依賴構成了外部威脅,那么國內持續惡化的經濟形勢則是一場正在蔓延的內部危機,從根本上削弱了其長期貿易戰的能力。
全球首富馬斯克,這位以技術狂人形象著稱的企業家,近日舉動格外引人關注。他公開批評美國債務問題接近失控邊緣,并表示考慮成立新政黨以警示潛在風險。這不是一時興起的政治游戲,而是來自頂尖精英階層發出的重大警告信號。
連最富有的人群都在為國家破產風險感到擔憂時,足以說明事態嚴重程度。
為緩解燃眉之急,國會通過提升債務上限法案,但這僅是昂貴的止痛手段,代價則是削減底層民眾醫療保障支出。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反映出財政基礎已極度脆弱,哪里還有余力支撐一場涉及全球十余個主要經濟體的持久貿易戰。
這也解釋了為何7月7日會出現那種分裂式的政策表現。既要向國內鷹派展現強硬姿態,又要給憂心忡忡的盟友及華爾街傳遞緩和信息,同時還得向真正對手中國表露合作意愿。
外交永遠反映內政狀況。一旦內部結構失衡,對外政策必然呈現搖擺不定、充滿投機色彩的特點。
對14國同時發起挑戰看似彰顯實力,實則分散了有限的戰略資源,暴露出深層焦慮下的混亂無序。
日本表達“遺憾”、韓國聲稱“難以配合”,預示著所謂統一戰線遠非堅不可摧。即便特朗普政府采取延期措施也被視為避免徹底破裂的臺階行為。所有表面強勢終究掩蓋不了結構性缺陷。
文章信源:北晚在線---2025.07.08:《警惕!美軍出動300架戰機,堪稱“規模之最”》長安街知事---2025.07.08:《美財長稱未來幾周與中方官員會面,外交部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