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相聲演員楊少華于今日下午在天津離世,享年九十四歲。這個消息一出,不少人心里都沉甸甸的,畢竟這位老人用一輩子的時間,給觀眾帶來了數不清的笑聲。
楊少華1931年生于北京,早年家里日子過得緊巴。12歲那年,他拜了相聲名家郭榮啟為師,在啟明茶社學相聲,16歲就敢上臺表演了。1951年,他到天津當鉗工,成了工廠工會的文藝骨干,后來被調到南開區曲藝團,才算正式成了專業相聲演員。文革后,他又進了天津市曲藝團,還曾給相聲大師馬三立捧哏,那段日子里,他在后臺默默琢磨著前輩的技藝,慢慢攢下了自己的功夫。
到了70年代,楊少華開始給馬三立的兒子馬志明捧哏,《戒煙》《地理圖》這些段子,倆人一捧一逗,臺下笑聲就沒斷過。90年代初,他改跟趙偉洲搭檔,《枯木逢春》《危言聳聽》這些作品里,他創出了捧哏演員的“蔫哏”手法——不急不躁,一句看似平淡的話里藏著包袱,讓人越想越樂,這手功夫在相聲界獨一份。
2002年是他挺出彩的一年,在相聲系列劇《笑口常開》里,他一個人演了“慢性子”和“剃頭匠”兩個角色,觀眾說他把人物演活了;同年,他跟趙偉洲在第一屆CCTV全國電視相聲大賽上拿了“特別榮譽獎”。轉年,他跟兒子楊議合作的《肉爛在鍋里》,又在第二屆大賽上摘了一等獎。2004年起,他主演的《楊光的快樂生活》系列電視劇火了,連著九部里,他演的“楊豐年”慢悠悠的,帶著股天津衛的實在勁兒,成了不少人心里的經典形象。后來他還跨界演了電影版,2018年上春晚演小品《為您服務》,九十歲的人了,站在臺上還是能讓觀眾笑出聲。
不過,評論區里的聲音挺雜。有網友提到,7月9日天津一家海鮮飯館開業時,三兒子楊倫還用輪椅推著他去捧場,視頻里老爺子瘦得只剩皮包骨,胳膊細得像竹竿,滿臉皺紋里藏著歲月的痕跡。“大熱天的還出來參加活動,太不易了”,有人看著心疼;更多人忍不住說,“不爭氣的兒子拿著90多歲的老爺子來掙錢”“要不是他兒子瞎折騰,還能多活幾年”,類似的話翻好幾頁都能看著,還有人直接點出來“老三、老五把老頭折騰死了”。
但也有不少人念著他的好。“老一輩相聲演員沒幾個了,慢慢都走了,最喜歡聽您和趙偉洲老師的相聲”,有人翻出老段子反復看;“他的蔫哏太絕了,不搶風頭卻把節奏捏得死死的,細水長流的幽默,現在再也看不到了”,這話底下一堆人附和。還有人說他德藝雙馨,“為相聲界做了太多貢獻,愿天堂安息”,甚至有人記得他演的“楊豐年”,“一想起他慢悠悠說話的樣子就想笑,那些快樂是真的”。
也有不同的聲音,“楊老談不上大師,就是著名相聲演員”,這樣的評論下面,有人反駁“能創出新的捧哏手法,留下那么多經典,怎么不算”;還有人感慨他高壽,“94歲也算喜喪了,沒遭太多罪,是修來的福”。
其實回頭看,楊少華這一輩子,從茶社學徒到舞臺名家,從捧哏到演影視劇,他總在琢磨怎么讓觀眾笑。“蔫哏”里藏著的,是對分寸的拿捏,對生活的觀察。至于晚年的爭議,或許各有各的道理,但比起這些,他留在舞臺上的那些笑聲,留在觀眾記憶里的那些瞬間,可能才是更重的分量。畢竟,能讓幾代人笑著記住的演員,本身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