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8時50分左右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讓行人猝不及防
網約車司機牛磊也不例外
他在完成一單任務后
就近走進了鳳凰街社區工會驛站
在這里接一杯水稍作休息
等待雨小后
繼續開啟接單任務
“來到這里就像回家了”
“我一周有四五天時間都會來這里,歇個腳,接杯水。這里是我們戶外工作者夏日的清涼港灣,來到這里就像回家了。”牛磊滿懷感激地告訴“閻小航”。牛磊還說,他家就在鳳凰街社區附近,所以習慣性的有需要就會來這里,一來二去,和社區的工作人員處的像朋友一樣。有時工作人員會貼心地告訴他冰箱里面有什么吃的,讓他去取。
圖/ 網約車司機牛磊在驛站接水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人與人之間的善意通常會贏得正向反饋。前一段時間,鳳凰街社區辦公區的吸頂燈壞了,一些桌椅也有些松動。由于社區工作人員都是女同志,一時半會兒也解決不了問題。牛磊得知后,二話不說就親自上手,很快問題得到了解決。
圖/ 牛磊為社區修理燈(鳳凰街社區提供)
圖/ 牛磊為社區修理凳子(鳳凰街社區提供)
鳳凰街社區副書記惠凡凡告訴“閻小航”,為了讓驛站最大限度發揮作用,他們會經常向有需要的群眾宣傳驛站功能。社區在今年6月20日還舉辦了驛站夏季送清涼活動,邀請了40多位環衛工人來到驛站參觀,介紹驛站的功能,發送降暑物品并持續一個月提供免費綠豆湯。
圖/鳳凰街社區開展夏日送清涼活動(鳳凰街社區提供)
鳳凰街社區工會驛站成立于2022年4月份,站內配備有冰箱、微波爐、飲水機、雨具、應急藥箱、手機充電器、血壓測量儀、工具箱等便民服務設施,主要作用是解決環衛工人、外賣員、快遞員、出租車司機、交警、城管等戶外勞動者的飲水難、吃飯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實際困難,使他們能夠在辛苦工作期間感受到工會組織“家”的溫馨。
圖/ 驛站為環衛工人送綠豆湯 (鳳凰街社區提供)
“在這里充電接水休息都很方便”
當天上午,“閻小航”在同飛社區工會驛站遇到外賣騎手楊五一,他正從社區副主任樊文娟的手里接過一杯水,在這里給手機充個電,做短暫的休息。“每天接單量多,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跑,驛站給我們提供了歇腳的地方,工作人員都很熱情。在這里充電接水都很方便,冬天偶爾也會在這兒熱餐。”楊五一說道。
圖/ 外賣騎手楊五一享受驛站服務
秦農銀行勝利街支行工會驛站處于勝利街中心位置,附近的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就業群體來往較多,驛站借助地理位置發揮優勢作用。秦農銀行勝利街支行的大堂經理韓樂告訴“閻小航”,“每天都有很多的外賣員、環衛工人等來此休息,使用最頻繁的就是飲水區。”
井師傅是勝利街的一名停車管理員,幾乎每天他都會來這里接水休息,偶爾也會在這里用餐。遇上刮風下雨,冬寒夏暑,這里就是他溫馨的港灣。
圖/井師傅在秦農銀行工會驛站休息
新興街道航新社區工會驛站是今年7月份新成立的,驛站充分利用社區黨群服務陣地,除了工會驛站必備的一些設施外,還配備了一臺液晶顯示屏。新興街道航新社區書記馮璇告訴“閻小航”,這臺液晶顯示屏的主要作用是向來這里休息的戶外勞動者們宣傳政策知識,如防汛個人注意事項,交通安全知識,健康知識,應急救援知識等。
丁文學是倚中路段的環衛工人,他說:“以前,這個路段沒有室內休息的地方,現在有了,真好!今天我是第一次來,這里的工作人員特別熱情,環境也好,以后我就可以經常到這兒歇個腳。”
圖/丁文學在新興街道航新社區工會驛站休息
像這樣的工會驛站閻良區共有35家
近年來,閻良區總工會聚焦戶外勞動者群體需求,積極開展驛站建設工作。像這樣的工會驛站閻良區共有35家,作為服務新業態就業群體的載體,工會驛站也為夏日高溫下奔波的勞動者撐起了一片“綠蔭”,讓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快遞員、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群體有了短暫的“歇腳地”,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暖心“充電寶”。
隨著驛站的服務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暖心細致的服務內容不斷刷新著勞動者的進站體驗,讓工會驛站真正成為戶外勞動者溫暖的家。
閻良區35家工會驛站分布圖
看看哪家離你近
編輯:羅羅 | 校對:展翼
文字:羅文園
圖片、視頻:葉萌博
審核:禾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