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商銀行成都分行以“金融助力共同富裕之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為主題,舉辦該行二季度媒體開放日活動。
該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劉平帶領金融顧問和媒體代表,先后走進成都國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星宇航”)和希望森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希望森蘭”),深化銀企交流合作,以科技與金融的交響曲奏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
創建“人才銀行”:
以人力資本重塑金融評價體系
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的衛星控制中心,一組組數據正實時跳動,記錄著中國商業航天的突破性進展。這家成立于2018年的“硬科技”企業,憑借全球首顆AI衛星、全球首顆在軌可視化區塊鏈衛星等創新成果,成為商業航天領域的標桿。公司負責人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入選者,并擁有一批來自高校科研院所、部委及央企、互聯網企業的多元化、高素質人才隊伍。
2024年,國星宇航開啟“星算計劃”,該計劃由2800顆算力衛星組網,將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構建未來算力網絡,推動“算力上天”的科技革命。
媒體記者代表體驗國星宇航智能設備。
國星宇航所屬的賽道——商業航天近年來發展迅速,競爭也日益激烈。數據顯示,我國商業航天產值由2019年約0.8萬億元增至2023年1.9萬億元,預計2030年將達6萬億元。
不過,作為新興產業,目前商業航天產業鏈尚未成熟,衛星和終端研發制造、發射成本高昂,加上技術迭代和市場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些,都意味著需要龐大、持續的資金投入。
“感謝浙商銀行成都分行以‘人才銀行’為核心的金融創新實踐,讓我們把人才價值轉化為發展動能。”國星宇航執行副總裁趙宏杰博士表示。
原來,浙商銀行成都分行在深入了解國星宇航業務布局與發展規劃后,根據其“硬科技”屬性和高層次人才集聚的特點,結合總行創建的“人才銀行”品牌,創新以“人力資本”作為授信核定重要依據,突破傳統抵押擔保模式,為企業量身定制綜合融資服務方案。
2025年3月,國星宇航獲批浙商銀行成都分行5000萬元純信用貸款,解決了企業研發中航天級元件采購的資金需求,加快了“星算計劃”衛星部署進程。
浙商銀行成都分行金融顧問走訪調研國星宇航。
5月14日,國星宇航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1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志著全球首個太空計算星座成功發射,實現了“算力上天、在軌組網、模型上天”。
群星閃耀,合作共贏。截至2025年5月末,浙商銀行成都分行通過“人才銀行”品牌,已服務各類人才企業超100戶,各項融資余額超15億元。
今年初,國星宇航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國星宇航執行副總裁趙宏杰博士坦言:“公司還將持續通過債權融資等方式,進一步推動發展提速。相信與浙商銀行成都分行未來的合作是一片‘星辰大海’。”
數據精準驅動:
“創新積分”破解科創企業融資密碼
以科技織“經”,以金融編“緯”,浙商銀行成都分行正和更多科技企業緊密攜手,共同構建絢麗多彩的錦繡未來。
希望森蘭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致力于高中低壓變頻技術的研發及相關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當希望森蘭在科研攻關、加大生產中需要更多資金支持時,浙商銀行成都分行的“科創積分貸”展現出精準服務力。依托大數據,通過構建涵蓋研發投入、專利數量、技術轉化等維度的“創新積分”信貸量化模型,該行在企業“無感”狀態下完成3000萬元預授信測算,實現從申請到放款的“秒級響應”。
浙商銀行成都分行金融顧問調研希望森蘭智能工廠。
這一數字化服務新模式,也是該行“星火計劃”專項行動的縮影。自2021年起,該行聚焦“專精特新”、擬上市、獨角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高科技、高成長性中小企業,構建覆蓋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矩陣,并通過向總行爭取差異化審批權限,提升審批效率,形成“技術流”與“資金流”的良性互動。
數據顯示,浙商銀行成都分行科技金融貸款規模近三年來呈現跨越式增長,截至2025年5月末,已突破50億元大關,其中“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占比近半壁江山。
從商業衛星組網到工業變頻技術突破,該行正以科技金融為筆,書寫著“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新篇章。劉平表示,浙商銀行成都分行將堅定服務實體經濟、深耕科技創新,全力支持高層次人才筑夢立業,全面助力高水平科技企業自立自強。(金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