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胤礽被廢太子的這個事情,在清朝歷史上也是一件爭議極大的事情,當然,歷史如果依靠某種權(quán)威形成一言堂,那就不是真正的歷史,有爭議才有討論,才有思考,才有進步。
在胤礽被廢太子這件事上,還是充滿著遺憾的,胤礽,康熙最疼愛的皇子,早在一歲半的時候就早早的被立為太子。
但他卻兩次被廢掉,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他經(jīng)歷了這樣的大起大落呢?
自古明君太子都很難!很難!太難了!
當太子是一件十分兇險的事情,如果有心人以大數(shù)據(jù)的方式統(tǒng)計的話,我相信太子的死亡率是遠遠高于其他太子的。
其實我們放眼歷史,會發(fā)現(xiàn)明君的太子更不好當,實在是太難了,中國歷史上的明君,首推“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秦皇和宋祖沒有太子咱就不說了,咱就來講講漢武帝和唐太宗。
漢武帝的功勞咱就不說了,他的兒子太子劉據(jù),歷史口碑還不錯,又是衛(wèi)子夫的兒子,可以說是根正苗紅,漢武帝因為寵愛小兒子劉弗陵,都不敢明目張膽的廢除劉據(jù),最后搞出了一個巫蠱之禍,逼得劉據(jù)先是造反,最后自殺。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公認的明君,他的第一個太子李承乾是長孫皇后的長子,自幼有名師輔導,被李世民當作接班人來培養(yǎng),然而李世民寵愛另一個兒子李泰,給李承乾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最后也是被逼造反,失敗后郁郁而終。
很多歷史學者對于劉據(jù)、李承乾一類的太子評價并不高,其實如果仔細想來,這個并不能怪他們,明君的太子真的很難當。
這些功名顯赫的父輩為了獲得皇位都曾大費周折,因而他們對于手中的權(quán)力,和皇位的霸占欲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即使他知道這個位置遲早是你的,但我現(xiàn)在還坐在上面,那就是至高無上的,你除了尊重,不可以有絲毫歪念頭,你雖然是我兒子,但更是一個大臣。
與此相矛盾的是,這些功成名就的父輩對他們兒子的期望又特別高,希望太子能延續(xù)自己的思想,不能有別的想法,采用他的治國之道。
有些時候并不是太子無能,而是明君的晚年太昏庸。
康熙的太子胤礽有著怎樣的經(jīng)歷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胤礽和漢武帝的太子劉據(jù),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都有著類似的經(jīng)歷,類似的環(huán)境,甚至同樣的苦惱。
胤礽的父親康熙,也是“千古一帝”的存在,在功績上并不比秦皇漢武差不多,至少在康熙看來是這樣的。
康熙八歲登基,十六歲親政,除鰲拜,平三藩,擊敗沙俄,收復了臺灣,親征葛爾丹,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戰(zhàn)功顯赫的一生,有一個這樣的爹,想想都難。
在這樣的光環(huán)下,胤礽必然活在康熙的影子里,如果你循規(guī)蹈矩,他會覺得你沒有成績,如果你意氣風發(fā),想要干一番事業(yè),他會覺得你是瞎折騰。
其實,拋開康熙不說,單說胤礽,其實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太子。
作為清朝唯一公開冊立的太子,胤礽也并不是一無是處,從出身上來說,其母親是賢良淑德的典范,是孝莊太后欽點的皇后唯一人選,雖然難產(chǎn)而死,但是正因為如此,康熙更是格外恩寵胤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