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本文來源:劃重點KeyPoints
一場反思在百度:李彥宏要求主動減少發力方向,為贏奮斗
當一個組織開始刀口向內,敢于直面和復盤自身問題時,往往意味著轉機的開始。
近期,百度內部高管會信息在互聯網平臺引發熱議。重點君經多位內部人士獨家了解到,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最近在季度高管會上,做了一場主題為《求真務實》的內部演講,并將原文向全員公開。
“不是所有的game百度都能去玩、都能贏,所以要搞清楚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這是李彥宏理解的“求真務實”。在這次季度高管會上,他一改常態,非常罕見地系統反思了百度的組織文化,也復盤了業務上的得與失。
“百度為什么打不贏仗?為什么起大早趕晚集?因為我們不聚焦。”他要求百度高管要敢于批評和自我批評:開誠布公,了解和承認自己的能力邊界,敢于指出隊友的能力邊界;眼睛向內,主動減少發力方向;有團隊精神,敢于承認自己哪兒做得不好,把球傳給對的人;目標導向,為贏奮斗,而非為輸找借口……
過去幾年,生成式AI點燃了全球新一輪科技浪潮,但在AI領域投入最早、最重的百度,卻遭遇了比以往更大的挑戰。
業務上,文心一言沒能引爆C端用戶,文心大模型也沒能和主要競品拉開差距,能力一度落后;百度云雖因新增推理需求增長迅速,但毛利偏低;更大的壓力在于搜索基本盤,既面臨小紅書、抖音、微信等競品分流,又面臨生成式AI對傳統搜索模式的顛覆風險。
聲譽上,百度過去幾起公眾事件為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始終未能徹底消除。前公關副總裁璩靜引發的新一輪輿情風波,讓雇主品牌形象再次雪上加霜。也讓不少人開始質疑:這樣的百度,是否還能撐起“工程師文化”?去年年底,極越汽車突然破產,則進一步傷害了百度與車主及合作伙伴之間的信任關系。
在資本市場,客觀挑戰讓百度股價長期低迷,市值甚至被騰訊旗下音樂平臺TME超越,跌出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市值前十。
李彥宏希望重塑內部信心,他說“百度看到很多挑戰,也確實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還是希望大家有信心。”
信心來自哪里?百度還是有不錯的家底兒
百度為什么還有信心?李彥宏舉了三個例子:
第一,百度對很多事情的判斷是正確的。兩年前就在講不要卷模型,要卷應用。今天看到一些應用逐步開始找了市場價值,比如數字人、蘿卜快跑、秒噠(一個可用自然語言進行編程的工具)等等。
第二,百度做了十幾年的AI,有很多積淀,現在也有很多新的應用出來。我們了解到,李彥宏在二季度OKR里要求建立一個統一的AI能力中心,這個能力的形式可能是模型,可能是工具,也可能是智能體。它的目的是讓不同部門可以統一接入、統一治理,從而減少重復投入。
第三,李彥宏認為百度面臨創新的代價:“我們這么多年試了好多新的方向,大家也知道有不少方向沒有走出來,沒有試成。所以大家產生了信心問題,有的事情做著做著突然不做了,我們就退出了。這個我認為是創新的nature,你要想做別人以前沒有做過的,或者商業模式沒有被證明的事情,大概率就會失敗,就會出問題。”
李彥宏最后告訴在場高管,百度作為一個平臺型企業有試錯空間。他說百度還是有不錯的家底兒,有7億多的月活用戶,還有各種各樣技術能力的積淀,還看到了非常多、非常有前途的發展方向,假以時日百度的AI道路一定能夠走出來。
業務的機會與挑戰:蘿卜快跑要切換到純視覺路線才有機會
在演講中,李彥宏系統盤點了百度各業務的機會與挑戰。
1、大模型
百度大模型路線今年經歷了180度轉向,從之前堅定的閉源路線,轉而擁抱開源。6月30日,百度正式對外開源了10個不同尺寸和性能的模型。
對于大模型這個全球科技大廠必爭的領域,李彥宏分享了三點新認知:
第一,智能本身就是最大的應用。過去這段時間,大家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模型迭代速遞太快了,技術提升速度太快了。新模型每周都有發布,模型思考時間每幾個月翻番,已經具備創新能力。
第二,模型不是“one size fits all”。不是一個模型在所有方向上都很強,有些可能擅長推理,有些可能擅長多模,有些可能擅長代碼等等。所以未來很可能還是一個多模型并存的市場,各個模型有自己適合的市場空間。
第三,迭代速度是目前可見的唯一護城河。如果能夠跑得足夠快,選代得比別人更加頻繁,提升的效率比別人更高,目前這就是護城河。
2、Robotaxi
百度目前運營著國內最大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隊蘿卜快跑,整體規模超過2000輛,并且在武漢等城市實現了UE轉正。百度還在極力推動蘿卜快跑出海,落地迪拜、東京、新加坡等地。
Robotaxi一直有兩條技術路線之爭,一條是Waymo、百度這種激光雷達或者多傳感器的混合使用,另一條是特斯拉純視覺路線。目前真正跑通的是多傳感器混合推理。尤其對于中國玩家,有供應鏈優勢,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造出來,并實現UE轉正。
值得注意的是,李彥宏對Robotaxi技術路線的看法也首次轉向,相比于之前一直堅持的多傳感器或者車路協同路線,現在他更看好純視覺路線。他告訴現場百度高管,蘿卜快跑是在跟時間賽跑,要切換到純視覺路線才有機會:“如果能盡早地做出規模來,做出用戶口碑來,能夠跑通的話,我們的技術路線就有時間迭代到最終的純視覺路線。但是如果我們不能迅速占領市場,迅速打磨技術,等到有一天特斯拉這種純視覺路線真正成熟的時候,可能我們也就沒有機會了。”
3、云
百度智能云是百度集團目前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根據百度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同比增速達42%,高于云行業大盤增速。李彥宏解釋百度智能云高速增長,來源于全棧技術布局,從芯片、框架、模型到上層應用。
具體來看有三個主要驅動因素:
第一,昆侖芯。經過多年發展和打磨,百度逐步找到了適應它的市場。無論是外界的需求,還是內部百度各個業務的使用,都在逐步走向正軌,它對云的增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第二,訂閱制。之前百度智能云做了很多項目制,現在看到公有云上的訂閱制服務增速非常不錯,大客戶、也包括越來越多的中腰部客戶上了百度云,并且長期為服務來付費,所以增速也很好。
第三,資源利用。有足夠大的規模,可以不斷提升資源利用率,意味著成本有下降空間,也意味著價格會更加有競爭力。這些都使百度云能夠以比較快的速度增長。
4、搜索
搜索一直是百度的現金牛業務。但如今的百度搜索同時面臨競品分流、以及被生成式AI顛覆等風險。背后更深層次的挑戰是內容生態,在國內互聯網環境下,百度搜索無法搜到小紅書、抖音、微信等體系的內容,建立自己的內容生態對百度來說就尤其重要。信息流時代,百度主要依托百家號體系,現在,李彥宏更希望通過AIGC(也就是AI生成內容)補充百度搜索內容生態。
重點君前段時間受邀參加百度AI DAY。其中一個很重要的AI內容生成應用是百看,它直接生成最終的結果,而不是像傳統搜索那樣提供一系列鏈接。值得注意的是,百看不止能提供文字內容,還能提供圖片、視頻、直播等富媒體內容,這也是李彥宏最看中的地方。借助AI的力量,百看或許能重塑百度內容生態,讓更多百度用戶能搜索到所需內容。
一個更務實的百度與更接地氣的李彥宏
無論是反思組織,還是復盤業務,這次演講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務實的百度,一個更接地氣的李彥宏。“第一次感覺高管會那么務實,以往總監會,老板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分享對AI的思考、點評公司業務”一位參與高管會的百度總監表示。
經過多年沉浮,李彥宏自己也在轉變。從一個與硅谷接軌、喜歡講邏輯、說英文的科技型企業家,變得更接地氣、更愿意聽取別人的建議。
在某職場社交平臺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2023年底,百度文心大模型4.0系列發布后,決定在文心一言APP上對4.0版本收取會員費,這個決定當時引發不少網友抵觸,但在百度內部卻無人反對。事后證明,這個決策確實得不償失:一來沒賺到多少會員費,還讓百度挨了罵;二來大部分用戶不付費,只能用到能力較弱的文心3.5版本,以至于用戶誤認為百度技術實力不強。但真實的情況是,百度基礎模型能力相比字節豆包、騰訊混元都有一定優勢。多位百度內部人士,也向我們證實了故事的真實性。
多位百度知情員工事后在社交平臺爆料,今年四月的一次內部會上,李彥宏就這事兒現場質問高管:為什么沒有人反對?為什么沒人說“Robin,我覺得不應該收費”?
無論對個人還是組織,持續的成功,往往在于掌握了一套可復制的成功方法論;而持續的失敗,往往在于導致失敗的原因一直沒改變。
正如李彥宏所說,作為一個平臺型企業,百度有試錯空間,還是有不錯的家底兒,還有7億多的月活用戶,還有各種各樣技術能力的積淀......從李彥宏開始,百度自上而下發自內心向內求索、直面問題、尋找方案,或許就走在了向好的路上。
對于百度這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失意的巨頭來說,這也是重新贏得AI時代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