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發布通知稱,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應用于阿爾茨海默病治療。通知提到,組織專家對該技術進行評估,認為該技術處于臨床研究早期探索階段,適應證及禁忌證尚不明確,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質量循證醫學證據支撐。
近兩年,這一手術已在國內上百家醫院開展。
國家衛健委叫停這項手術
國家衛健委發文指出,近期有個別醫療機構開展“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為進一步加強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對該技術進行評估,評估認為該技術處于臨床研究早期探索階段,適應證及禁忌證尚不明確,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質量循證醫學證據支撐。
根據《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令第1號)有關規定,決定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應用于阿爾茨海默病治療。
通知要求,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督促轄區內醫療機構停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應用于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并做好有關患者的隨訪服務等工作。同時,在這一技術具備充分相關臨床前研究證據后,指導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強臨床研究設計,在倫理委員會充分論證的前提下,科學、規范開展臨床研究。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根據臨床研究情況,適時對該技術臨床應用再次組織論證。
通知印發后,仍使用該技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機構和人員,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將依據有關規定對其予以嚴肅處理。
什么是LVA?
據《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4》統計,截至2021年,我國現有的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癡呆患病人數為1699萬例。
公開資料顯示,LVA是由浙江省人民醫院手外科原主任、杭州求是醫院院長謝慶平首創的一種淋巴顯微外科術式。這一手術最初用于治療淋巴水腫,2018年起,謝慶平將其用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
2015年,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神經科學系Jonathan Kipnis教授等人在《自然》期刊發表論文,研究團隊在小鼠硬腦膜竇內壁上發現了功能性淋巴管,這一系統能夠攜帶腦脊液中的液體和免疫細胞,并與深頸淋巴結相連。
這一發現打破了“大腦中沒有淋巴系統”的傳統認知。2018年,他們進一步發現,腦膜淋巴管能運送由大腦生成的蛋白質、代謝廢物等,這與正常老化和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疾病有很大的關聯性。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不可逆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盡管醫學界不斷尋找可能的解藥,但其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致病成因的主流學說是,β-淀粉樣蛋白(Aβ)、Tau蛋白等在大腦內沉積,形成“斑塊”,破壞神經元,導致記憶力下降、認知障礙,甚至最終喪失自理能力。
關于腦內淋巴管的發現,為治療認知障礙提供了新的思路:是否能通過改善頸部淋巴回流,讓廢物代謝得更快,從而延緩疾病進展?
2020年9月,謝慶平為一位84歲的老年認知障礙患者,探索性地進行了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術后9個月,謝慶平評估患者恢復基本認知功能。這篇臨床病例報告被發表在2022年的《中華顯微外科雜志》上。
這篇病例報告發布后,手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吸引了很多醫生關注。
關注民生周刊視頻號
來源 | 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新華社、新京報
編輯 | 李雪
責編 | 姜玉函
主編 | 崔靖芳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體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