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據相聲演員@苗阜、天津知名相聲主持人小佀老師處消息,相聲演員楊少華去世享年九十四歲。
根據資料顯示,1931年,楊少華在北京皇城根下呱呱墜地。年僅12歲的他便拜入相聲門中潛心學習,16歲就登上舞臺開啟演藝生涯。憑借著過人的天賦,他本應有望少年得志、年少成名。
然而,受時代浪潮的裹挾,20歲的楊少華來到天津,進入工廠成為一名鉗工。他只能在白天兢兢業業地做工,到了晚上才擠出時間練習心愛的相聲。
時光流轉,直到1978年,陰霾散去。幸運的楊少華未曾在風雨中折戟,平反后調入天津市曲藝團。在侯寶林、馬三立等大師云集的年代,楊少華另辟蹊徑,獨創了“蔫哏”流派。
“蔫哏”流派有著鮮明的特點:一是裝傻充愣,他常借助結巴、耳背等表現制造強烈的反差笑料;二是以弱勝強,表面上被搭檔“欺負”,可實際上每一句話都暗藏機鋒;三是生活化表演,他把市井小民的狡黠刻畫得入木三分。
在經典作品《賣魚》中,面對趙偉洲的忽悠,他有這樣一段精彩對話:“這魚怎么死的?你猜?憋死的?讓您給賤死的!”《聘文書》里,他慢悠悠地調侃:“我這人吧…反應慢…去年挨的打…今年才覺得疼…”《肉爛在鍋里》中,“肉爛在鍋里,媳婦永遠是別人的好;男人永遠是別人的強”這樣的臺詞也令人印象深刻。
這些“蔫壞”的包袱,不僅逗得觀眾捧腹大笑,還能讓人在笑聲過后品味出生活的酸甜苦辣。
盡管楊少華才華出眾,但在那個優秀相聲演員輩出的年代,他并非最耀眼的那顆星。直到2000年,退休后的楊少華回到北京老家發展,事業竟迎來了第二春。
他先是在《閑人馬大姐》中飾演馬大姐的舞伴,憑借出色的表演贏得觀眾喜愛;接著在《笑口常開》中成功塑造“慢性子”與“剃頭匠”兩個角色,收獲了諸多好評。
在電視劇領域嘗到成功滋味的楊少華,與人合作自編自演了《楊光的快樂生活》,并在劇中扮演主角楊光的父親楊豐年。他將一個有點倔、有點貧但又熱心腸的天津老頭形象演繹得栩栩如生,贏得了觀眾的一致贊譽。
此后,他的演藝事業順風順水,連續出演了5部《楊光》系列劇。他以獨特的“蔫哏藝術”賦予“楊豐年”鮮活的生命力,讓這個角色深深烙印在觀眾心中。
隨著年齡漸長,楊少華不再適合出演電視劇,他便搬著小馬扎坐在天津古文化街的打卡點,親切地與游客合影留念,被大家贊譽為“最親民藝術家”。
直播潮流興起時,90歲高齡的楊少華也緊跟時代步伐,開啟直播,品嘗炸糕等這類不太適合老年人食用的高糖食物。
楊老先生這一生可謂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未曾有過一天清閑。就在今天下午,94歲的他在兒子、兒媳婦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為新開業的飯店剪彩。
誰能想到,他突然離世。或許是上午剪彩時,太多人找他合影、交流,讓他過于勞累了。楊老先生年輕時背井離鄉,吃了不少苦頭,但晚年生活安樂。他應該是帶著笑容告別人世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