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特殊時代的文革時期,有多少有功于革命的開國功勛受到了打壓批斗,地位一落千丈。然而,還有個別的特殊人物,在文革時期,利用當時的時代背景,抓住機遇,從普普通通的底層工人,一路逆襲,成為副國級的領導人,他們的升職速度如坐火箭一般。
第一位王洪文,他是吉林長春人,在建國后的1950年,王洪文跟隨大部隊一起入朝參戰,擔任文職工作。可能是因為在朝鮮戰場上,他的表現并不是很好,沒有留在部隊,復員后的他,在上海一家棉花廠當工人。
按理來講,在棉花廠當工人的王洪文不可能成為副國級的領導人。但在特殊時代的文革時期,就一切皆有可能。
王洪文在文革時期抓緊機遇,成為上海革委會的副主任,短短幾個月,他從一名工人,成為上海有頭有臉的大人物。
在1969年,王洪文迎來政治生涯的高光時刻,調京任職,成為政治局委員,副主席,軍委委員,個人的政治生涯達到了巔峰。
第二位姚文元,他是浙江諸暨人,是在1948年加入我黨的,負責文化宣傳等工作。在新中國成立后,姚文元在上海日報工作。因文章寫得好,在文革時期,他得到了重用,與張春橋,王志文制造上海一月風暴,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特殊時期的特殊背景,讓日報工作者的姚文元大展拳腳,一躍而成政治局委員,負責中央的宣傳工作,成為副國級的領導人。
第三位張春橋,他是山東巨野人,很早就投身了革命,但表現平平。讓他崛起的時刻,是在建國后的特殊時期。當時的張春橋在上海任職《解放日報》副總編輯,社長兼總編輯等工作崗位。
在文革開始后,張春橋活動的很頻繁,成為當時文革小組的副組長,擁有很大的話語權。
在70年代,張春橋迎來個人的高光時刻,擔任副總理,政治部主任,還是第十屆政治局委員,成為當時的重要領導人。
第四位陳永貴,他是山西昔陽人。在新中國成立后,陳永貴任職大寨書記,帶領大家積極勞動,提高糧食產量。特別是在1963年,大寨遭受特大洪澇災害,他帶領群眾提出,抗災自救口號,戰勝了災害,英雄事跡轟動全國,被評選為全國勞動模范,先進工作代表。
在1964年,陳永貴的模范事跡廣為流傳,成為當時的典范,號召全國農業學習大寨的精神口號。這也成為陳永貴的政治資本,在1975年任職副總理,主抓全國的農業工作,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從底層走出來的副總理。
第五位李素文,她是河北省樂亭縣人,她是營業員出身,全國模范代表,并且受到毛主席的親自接見,成為職工標兵。在1975年,李素文當選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第六位孫健,他是河北定興人,1958年入黨,是天津某個工廠的勞動模范,先進工作代表。憑借這樣的背景,讓孫建在文革時期,一路高升,升遷速度如坐火箭一般,成為副總理。
第七位吳桂賢,她是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先進模范工作者,曾任職國棉一廠革命委員會主任。在文革時期,迎來個人的高光時刻,成為政治局候補委員,新中國的首位女性副總理。
以上七人,都是在文革時期,迅速崛起的人物,他們的升職速度如坐火箭一般,一下子從一名工人,搖身一變成為副國級的領導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