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米蘭市政府正式發布公告,擬將市屬四處風景優美的公共亭子進行公開招標,向有意經營的個人或團體提供為期12年的使用權。中標者不僅可以在亭內開展餐飲銷售活動,更需提出富有創意、能服務社區的文化或社會項目,賦予這些公共空間新的生命力。
此次招標的四處亭子,分布于市中心及人流密集的公園區域,包括:
森皮奧內公園(Parco Sempione)內一座52平米的亭子;
佛拉尼尼公園(Parco Forlanini)Via Salesiana 99號的一座大面積亭子;
連接中國城與Corso Como的Baiamonti廣場3號的第三個亭子,年租金起價29,895歐元;
提契涅門Ripa di Porta Ticinese 81號的巴登·鮑威爾花園內一個僅16平米的小亭。
市政官員指出,評標時將優先考慮提案的“質量”,占總評分60%。這包括方案是否能與周邊環境融合、是否便于公眾使用、是否有文化或社區服務功能等。經濟出價只占評分的40%。此舉意在通過公私合作模式,活化公共資產,豐富街區生活。
不過,若中標者希望在亭子周圍擺放桌椅或設置臨時結構,則需另行申請相關許可,遵循一套獨立的審批程序。
米蘭近年來一直致力于通過城市微更新計劃優化公共空間使用。例如“開放廣場”項目(Piazze Aperte)正是這類成功案例,通過擴大步行區、臨時城市家具、社區提案改造等方式,逐步改變市區小空間的面貌,提升環境品質與居民互動。2019年,該計劃在多個街區啟動,共收集了60余項來自民間團體和市民的提案,形成一系列戰術性城市改造。
盡管部分項目,如Nolo區的Morbegno廣場或Corvetto區的Angilberto II廣場,在實施過程中引發了一些關于“治安亂象”或噪音擾民的爭議,但從整體上看,這些嘗試依然體現了城市治理從“自上而下”到“共創共建”的轉型思路。哪怕是一個花壇、一棵樹,或一個小小的街頭亭子,都可能成為城市更新的起點。
歡迎大家點贊、轉發,讓更多朋友了解米蘭的新機會!你心中的理想“街頭小店”是怎樣的?留言聊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