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場終于站上了3500點,但下午有一波絲滑的跳水,跳得莫名其妙。
昨天我在我社群的復盤里跟小伙伴分享了一個信息,跟這波跳水的關系很大。
一、神秘力量高度控盤
莫名其妙的跳水有兩種可能:
第一,有可能是國家隊在故意把控上漲節奏。
第二,配置資金壓制炒作。
為什么這么說呢?
第一個證據是,在跳水的同時,隱含波動率快速下降。
如果是交易資金出逃,波動率應該上升才對。
而配置資金砸盤,波動率會降低。
第二個證據是,昨天成交額最大的ETF是兩個A500ETF。
這些A500ETF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他們都是機構重倉的ETF。
第一個A500ETF的機構占比是86%;
第二個A500ETF機構占比是88%。
第三個A500ETF占比是92%。
第四個A500ETF占比是90%。
從現在行情來看,滬深300和A500很可能已經被配置類資金高度控盤了。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幾個A500ETF在6月底之前,有一筆資金快速流入,然后隨著上漲,逐漸流出。
我們來看看華泰柏瑞這個非常有代表性的A500ETF。見下圖。
它在6月底之前快速流入了140億,十分夸張。
為什么會這么夸張呢?
有一個公告大家應該沒有注意到。見下圖。
公告的時間是6月23日,恰好是基金份額大幅提升的時候。
提供做市服務是啥意思呢?
就是做市商為ETF提供雙邊持續報價或回應報價等服務,以促進市場流動性和平穩運行。
大白話來講就是為了控盤:大家追著買的時候,它就會賣;大家搶著跑路的時候,它就會買。
所以,我才說,這是一股神秘力量在掌控著股市的節奏。
此外,華夏A500ETF也有同樣的公告。
國泰A500ETF的這個公告也是一個意思。
神秘資金為了慢牛而控盤,考驗的就是投資者的耐心。
是不是長期資金,嘴上說了不算,通過了考驗才算。
這個考驗可不簡單哦,肯定會磨掉你幾層皮。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點干貨。
二、市場在猶豫中上漲
這句話大家都聽過,但為啥會猶豫呢?
因為牛市初期,經濟都不好,那么人們會想當然認為股市不會漲。
然而,股市有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是漲業績,而是漲估值。
我們就用標普500為例,來看看美股是怎么漲估值的。
標普500在2007年和2008年的歸母利潤分別下滑了11.3%和57.82%。
在2009年到2012年利潤分別回升31.26%、73.86%和10.53%。
即便在這三年利潤漲了這么多,但也只回到2006年的94.38%。并沒有完全修復業績。
指數在這三年的漲跌幅分別是:23.45%、12.78%和0。
接下來,有趣的事就發生了。
2012年利潤再次下滑6.69%,但標普500上漲13.41%;
2013年利潤上升14.28%,標普500上漲29.6%;
2014年利潤下滑0.69%,標普500上漲11.39%;
2015年利潤下滑7.36%,標普500微跌0.73%;
2016年利潤上升13.15%,標普500上漲9.54%。
從這些數據,我們就能看出,標普500即便業績下滑,指數照樣上漲。
此外,我們也能看出,美國當年從危機中走出來,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期間也遭遇各種阻礙,使得企業利潤出現波動。
在利潤不好的時候,標普500漲的是什么呢?
毫無疑問是估值。
而且這十幾年來,標普500的估值從10倍左右漲到現在27倍。估值貢獻了1.7倍的漲幅。
可不要小看這1.7倍!股價=PE*EPS。
公式的右邊是乘積關系,那么戴維斯雙擊的時候,股價的上漲幅度就會特大。
我們說回A股,現在滬深300的估值只有13倍出頭。
與美股不同的是,滬深300最近十幾年估值中樞嚴重下移,從20倍左右下移到12倍左右。
股市拉長時間后,總會均值回歸。
那么未來十幾年,A股的估值大概率會重新對齊世界平均。所以漲回到20倍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那么光是估值修復到均值也有54%的漲幅。如果能高于20倍,漲幅就更大了。
只不過,這話說早了不會有人信。
而中國經濟的修復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伴隨估值修復,上市企業的業績也將慢慢的提升,最終走出一個長期的戴維斯雙擊行情。
由于未來會以慢牛的方式展開,所以平均每年漲10%以上并不是什么難事。
但平均每年漲10%以上,可不是每年都漲。在波動中,絕大多數人都是拿不住的。
如果你對此有懷疑,可以看看現在的銀行的行情。
銀行業績改善了嗎?還沒有吧!
但光是估值修復,就已經漲超過50%了。
未來隨著經濟復蘇,銀行還能繼續漲,只不過,到時候它可能就不那么香了,因為它的彈性不大。
三、國家要它牛,不牛也得牛
人們常常抱怨,說A股是政策市,羨慕美股這種自由市場。
這就很搞笑了。美股是自由市場?
如果沒有美聯儲撐腰,美股能牛十幾年?
要論政策市,美股比A股還嚴重。
你看看美國拿中概股退市威脅我們多少次了?這還能叫自由市場?
國會山那群老奸巨猾的政客利用內幕消息賺了多少錢了?
這次川普大鬧全球市場,他的家族和幕僚難道沒賺錢?
馬斯克為啥要跟川普翻臉?特斯拉的股價為啥暴跌?
說白了,美國政府要美股牛,它能不牛嗎?
而A股這邊,政府是頭一遭用真金白銀的買入向市場宣告政府要讓股市牛。
縱觀全球,一旦本國政府以實際行動要讓股市走牛時,股市基本上都牛了。
只不過從行動到見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現在國家在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為了讓這些長期資金能買到更多便宜貨,讓股市橫盤幾個月甚至1年都是正常的。
有些事不要只看表象,要看到價格背后的籌碼交換。
越是長期資金不斷買入的方向,上漲往往都是平滑的。
越是投機資金買入的方向,股價往往都是暴漲暴跌的。
四、別以為慢牛就能拿得住
A股暴漲暴跌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雖然大家都在呼喚慢牛長牛,但客觀來說,即便慢牛長牛真的來了,也不會有幾個人能拿得住。
我敢說,絕大部分人每天盯著股市,都是在懷疑中度過的。
手里的持倉不漲的時候,就嫌棄它,著急忙慌的去追漲其他熱點。
等追過去以后,正好風格切換。然后不停的犯同樣的錯誤。
現在A500ETF整體上的規模掉得都比較厲害,而銀行ETF的規模最近開始大幅上升了。是不是很有趣?
作為普通投資者,在買入前理清投資邏輯,將風格分配好比例,買入后就盡量少動。
市場是在輪動中上漲的。也就是說,大部分行業和指數最終都會上漲。
但你如果總想滿倉每個階段上漲最好的資產,并妄想每次風格切換都能卡到拐點,那么大概率是賺不到錢的。
即便偶爾做對幾次,也是運氣使然,別想當然認為是自己的實力。
一定要記住,努力要做在買入前。
買入后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是躺平的。
然而很多人都做反了。
買入前根本不思考,稀里糊涂一沖動就梭哈了。
買入后則不停的動來動去。
即便你是炒短線的,買入前也肯定要把策略理順,而不是買入后才來想交易策略。
五、一輪長期大行情才剛剛開始
昨天在3500點得而復失,如果光看點位似乎讓人很不爽。
但看清背后的籌碼交換和資金博弈,才能理清大勢。
A股還會在震蕩中不斷抬升。
A股長期視角下的估值修復還沒走完。
在估值修復的過程中,中國經濟也將逐漸企穩回升。
未來必定是一個大周期的慢牛行情。
而行情總在猶豫中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