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底蘊需要新敘事,營銷紅人需要硬支撐
正文
三年輾轉五菱、小米、上汽乘用車之間,多次職務變動的周钘又有了新去向。
6月20日,周钘正式加入領克汽車銷售公司,任常務副總經理。
此刻加盟領克,恰逢這一“新高端”品牌轉型困境:前有極氪搶走技術光環,后有銀河截流性價比市場,外遇小米SU7(參數丨圖片)等新勢力價格絞殺,內陷品牌定位模糊之困。
周钘的營銷學,能否為領克注入一劑“破圈強心針”?這場雙向奔赴是絕地突圍,還是又一次職業豪賭?
周钘的營銷,領克渴求的“破圈力”
可能很多人聽過“周金開”,這是周钘給自己取的微博網名,其人也頻繁活躍在互聯網上,網上沖浪經驗相當豐富。
有媒體統計過,從2023年5月4日到2024年2月4日,他一共發了1491條微博,平均一天發5條微博。被戲稱“微博辦公”也是實至名歸。
周钘的巔峰之作是一手策劃了宏光MINIEV的營銷。2020年宏光MINIEV上市,這一年是周钘在上汽通用五菱工作的第十個年頭,也是周钘剛走上領導崗位最重要的一役。
首先周钘將MINIEV的目標用戶鎖定為年輕、有消費力的群體——他們追求個性表達,注重出行品質,向往兼具潮流設計與實用性的小型新能源車。
而周钘的神來之筆在于,他將宏光MINIEV從工具車轉化為這些年輕用戶的“社交貨幣”,通過網紅營銷現場、眾多品牌聯名、改裝大賽等營銷組合拳,博取年輕人的關注和好感,最終讓這款低價電動車成為年輕人個性表達的載體。
就像周钘曾展望的那樣,理想狀態是車主收集全系列MINIEV,打開車庫即展現獨特個性。
周钘在宏光MINIEV的營銷上,與完美日記、方特游樂園、《ELLE》等年輕品牌深度合作,通過場景化營銷將車型融入時尚生活場景,打破工具車固有印象。
而這種將技術參數轉化為生活場景的能力,正是領克的短板。領克雖有SPA Evo架構、EM-P混動等硬核技術,但用戶認知仍停留在“沃爾沃平替”的燃油車時代,新能源標簽薄弱。
領克轉型寄予厚望的車型,如純電Z20、剛推出的領克10 EM-P(對標小米SU7)等都急需建立“科技潮玩”形象。而周钘擅長的圈層營銷正好可以快速激活年輕人用戶,擅長將800V高壓平臺、Thor芯片等術語轉化為“都市性能生活”的體驗故事。
就像宏光MINIEV曾經做的那樣,推出多色系馬卡龍版、售價突破7萬元的GameBoy版等限量車型,以差異化設計制造社交聲量,積累品牌話題與用戶認同。2021年五菱宏光MINIEV銷量為42.65萬輛,創下巔峰水平,也達成了周钘最亮眼的成績單。
但周钘這套營銷也不是萬能的。
2024年,周钘被調往名爵擔任品牌事業部總經理,同時被給予厚望,名爵銷量要實現全年翻一番,也就是2025年要達到18萬輛。
但這一次,周钘的舉措卻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公開數據顯示,上汽名爵今年1-5月累計銷量約為4.28萬輛,僅完成全年目標銷量的23.78%。
周钘在名爵的“失敗”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首先名爵的產品力短板明顯,其主力車型(如MG5、MG6)主力車型換代節奏緩慢,配置停留在L2輔助駕駛,均未突破600km門檻,缺乏800V高壓平臺、城市NOA等關鍵技術。新能源布局也是嚴重滯后,僅3款純電動車,混動車型空白,錯失市場爆發期。
營銷無法掩蓋技術的空洞,而周钘還在試圖用“讓年輕人爽一爽”等口號重塑名爵的年輕化形象,這種缺乏體系支撐的網紅式營銷只會淪為自嗨,不僅不能解決產品核心賣點模糊問題、忽視用戶對智能化和性價比的需求,反而強化了“噱頭大于實質”的負面認知。
在技術空心化、渠道崩塌、品牌認知錯位的系統性危機下,任何營銷天才都無法單槍匹馬扭轉頹勢。
領克困局,周钘的挑戰
那么領克如今的問題是僅靠營銷就能解決的嗎?
帶著這個疑問,來看領克現在的發展。可以看到在一個“大吉利”的戰略下,領克的定位越發尷尬了。
股權重組后,領克汽車51%的股權由極氪汽車持有,其余49%股份繼續由吉利汽車子公司保留。這一變化意味著領克失去獨立運營權,從原本的雙品牌并行發展模式轉向“極氪主導”的發展路徑,品牌戰略空間明顯收縮。
更關鍵的是,合并導致領克的核心技術標簽被弱化。過去依托沃爾沃技術背書的品牌溢價持續下滑,消費者對其定位產生認知混亂,部分用戶質疑“領克是否淪為極氪低端分支”,品牌調性在原先的“運動個性”與極氪的“科技豪華”間陷入撕裂。
這種定位模糊進一步加劇了價格帶失守的困境。盡管領克自2017年就以“沃爾沃技術平權”為標簽切入15-30萬元市場,成為自主品牌高端化的標桿。但成立8年后,其在20萬元以上市場的存在感依然薄弱,消費者對“自主高端”的認知仍固著于20萬元以下區間。
這一困境在銷量結構上體現得尤為清晰。
領克的主力車型集中在20萬元以下,6月銷量支柱為起售價18.58萬的領克08EM-P、起售價11萬、12萬出頭的領克06和領克03。統計的零售數據顯示,這三款車型當月分別銷售了2952輛、3422輛、4255輛。
作為領克品牌沖擊高端市場的旗艦SUV,領克09雖與沃爾沃XC90同源(SPA架構),但26.59萬-32.09萬的定價未能打開市場,月銷長期不足千臺。
唯一亮點來自新推出的領克900,這款定價30.99-41.69萬元的全尺寸混動SUV在6月份銷量達到了5593輛,但其能否扭轉領克的高端化困局仍需觀察。
并且領克的銷量結構正面臨來自內部品牌的雙向擠壓。
在上述的領克10-20萬元主力價格帶里,銀河系列憑借精準定位和集團資源傾斜形成碾壓性優勢。
上半年銀河賣了54.84萬輛,增長232%;6月單月銷量9萬輛,增長202%,銀河系列已經成為吉利新能源轉型的主力。反觀領克品牌月銷量26310輛,增長8%,增速放緩;而極氪品牌銷量16702輛,甚至下降了17%。
未來銀河繼續聚焦“10-20萬主流家用市場全覆蓋”,2025年計劃推出5款新能源新車,難免分流領克03、06的目標用戶。
而20萬元以上高端市場,極氪通過技術高端化與品牌升級,持續侵蝕領克的高端化空間。領克的兩款純電車型Z10、Z20同樣存在感薄弱。
據了解,極氪科技集團預計通過研發協同降低研發成本、同時降低供應鏈成本,2025年推出5款新車型,其中極氪3款、領克2款。新車代表著內部資源投資,從推新數量來看,極氪顯然更受重視。
總結來說,領克當前的核心矛盾在于定位問題:技術層面,沃爾沃標簽弱化后尚未建立新認知;產品層面,高端車型競爭力受配置等問題制約;市場層面,消費者對品牌的價值認同仍錨定在性價比區間。
而擺在周钘眼前的,與其說是單一的品牌重塑任務,不如說是如何在集團資源博弈與市場認知固化的夾縫中,為領克撕開一道破局的口子。未來要面臨的挑戰不少,期待周钘能給領克帶來更多的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