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可以有“優勢”,但不能“優先”。
藥用原輔料卷翻:印度模式“成本優先,安全潰堤”
Guide View
6月30日,印度特倫甘納邦的Sigachi Industries化工廠發生重大爆炸事故。爆炸使得整個廠區核心設施幾近摧毀,附近街區的居民樓與圍墻也受損,沖擊波一度蔓延至數公里外。
事故發生時,現場約有90人作業,目前披露的數據是已造成44人死亡、33人受傷,仍有12人傷勢嚴重、生死未卜,業媒消息更顯示,不僅基層員工傷亡慘重,包括廠長和主要高管在內的整個工廠的管理,無一幸免,全部罹難。而對于死亡員工親屬的補償僅有20萬盧比,折合人民幣約為1.7萬元。
事故企業“Sigachi Industries”是印度本土上市公司,生產原料藥、中間體、藥用輔料、維生素,為全球最大的微晶纖維素(MCC)生產商之一。MCC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化妝品、工業等多個領域,在醫藥領域主要作為片劑崩解劑、膠囊填充劑,國內市場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處方中有70%使用微晶纖維素作為填充劑和直壓材料。
圖源:化工邦
MCC主要海外供應商分別是來自美、德、法的FMC Corporation、JRS Pharma、Roquette,以及來自印度的本次事故企業“Sigachi Industries”。
在全球MCC供應競爭中,本次事故企業“Sigachi Industries”尤其擅長“卷地板價”,是不少跨國藥企眼中的“低成本、可穩定供貨”的長期供應商。其最新年營收超4億元,同比飆升25%,大部分收入來自MCC產品的出口業務——年產超萬噸,出口至歐美數十個國家。
據業媒“E藥經理人”起底,當與“Sigachi Industries”一樣擅長“卷地板價”的印度原輔料企業頻頻打出“低價牌”時,不少中國原輔料企業在全球競爭中只能被動應對,很難取得優勢。但是,印企原輔料已經背離“成本優勢”,沖向了“成本優先”,“低價出招”是建立在安全支出極度壓縮、設備長期超負荷運轉,甚至是以員工生命安全為代價的脆弱體系上。
圖源:化工邦
據報道,本次事故企業“Sigachi Industries”用于MCC干燥的核心裝置,不僅設備老舊、超期服役,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安全聯鎖系統與泄爆設計,連過熱報警都依賴人工監測。目前初步預判事故原因或源于干燥裝置壓力積聚,當內部壓力突破極限值后,造成容器爆炸,引發整條處理線與建筑結構的坍塌。
根據公開信息,“Sigachi Industries”長期將安全生產預算控制在1%以下,遠低于國際主流建議的2%,工廠的最后一次安全檢查還是在幾年前,且未對核心設備進行實測,僅審閱了紙面材料。也就是說“隱患是長期存在的”,“成本優先”模式下,一切防線統統“讓路放行”,這也是釀成“重大慘劇”的根本原因。
國產“啟示錄”:除了被迫或主動“卷價格”,還有哪些生機?
Guide View
財報數據顯示,本次事故企業“Sigachi Industries”的微晶纖維素總產能2.17萬噸/年,其中事故波及的海得拉巴工廠產能0.64萬噸/年。爆炸發生后,該產線全面停擺,預計至少90天內無法恢復(這個整改恢復加重新開業時間也是恐怖的快……)。這直接導致,全球MCC供應受到了“沖擊”。業媒預測,全球客戶或許正在尋找替代供應,而中國原料藥企,正好站在了窗口位置。
國內主要的同類供應商有:山河藥輔MCC年產能0.7萬噸、湖州展望(紅日藥業)MCC年產能0.4萬噸,以及山東赫達、泰安瑞泰等。這些企業不僅具備穩定產能,還在過去幾年通過新標準適配、海外認證、工藝革新,逐步構建起了“不靠低價”的競爭力。我國藥監局2024年新版《藥用輔料質量通則》更將微晶纖維素多個關鍵指標納入強制標準,進一步加速行業技術升級。
圖源:企業官網
“E藥經理人”在相關報道中指出:“無論國內外,制藥產業鏈都不該圍著“低價”轉,安全、合規、透明、穩定,才是真正能走得遠的硬通貨。”
這也是眾多業內人士的“共識”,業內人士評論:“物美價優即可,物美還價廉,哪個產業也一定不會長遠”;“不出事你是全球最便宜,出事你就成全球最慘烈”;“卷價格,最后產業都團滅,寸草不生……”
有了”印企”的“前車之鑒”,國內原輔料又該怎么逃出“卷價格的蝗蟲過境之災”,覓得真正的生機之路呢?
在6月底落下帷幕的2025CPHI原料藥國際化沙龍上,一批行業專家帶來了不少真知灼見,結合其他多方渠道的信源與數據,蓋德視界總結了一些行業共通的路徑與規律,呈現如下:
1、特色原料藥“出海突圍”路徑
2025CPHI原料藥國際化沙龍行業專家披露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主要市場有近3000億美元規模的原研藥專利到期,市場前景廣闊,美國市場依然最大,亞太地區增長最快。抗腫瘤藥物雖仍占據主導地位,但神經精神疾病、代謝疾病及罕見病領域將成為新的增長點。中國企業每年新增美DMF申請量已接近印度,反映出中國不斷提高拓展原料藥規范市場能力。
歐洲市場方面,據海螺見聞社數據信息,在有效的化學產品CEP中,全球目前共有49個國家或地區申報,其中印度企業有2665張化學CEP(占比43.13%),擁有CEP排名前20的企業中,15家是印企,從這個維度來看,印度企業才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原料藥工廠”。
相較之下,中國的363家企業擁有總共1154張CEP證書,目前僅有18家中國企業擁有10張以上的CEP,擁有CEP證書最多前五家企業分別是浙江華海、河南利華、壽光富康、浙江天宇、津藥藥業。可以預期這些企業是中國API銷售到歐洲市場的主力軍。從整體的注冊數量看,中國企業和印度同行比,我們的原料藥注冊能力還是明顯不如印度企業的,更多的企業需要盡量利用自己的注冊優勢去開拓國際市場。
需要注意的是,專利懸崖釋放的原料藥市場增長空間是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機遇,但企業需提前5年布局產品管線,并匹配目標市場的法規要求。
2、從產品到供應鏈到品牌,全鏈升級發展模式
浙江車頭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恬表示,公司聚焦抗病毒原料藥領域,公司可提供全球最豐富的抗皰疹病毒原料藥產品管線,阿昔洛韋、萘普生市場占有率高。其核心競爭力在于三方面:一是基于專利深度解讀的仿制藥立項策略,形成高壁壘的產品布局;二是建立從起始物料到成品的全鏈條質量管控體系,針對關鍵中間體自主生產或深度綁定合作伙伴,降低供應鏈風險,實現整個供應鏈成本控制;三是打造品牌,增加客戶粘性。
3、從“龍象競爭”走向“龍象競合”
印度以仿制藥產業拉動特色原料藥生產;中國以技術成熟、市場需求大的大宗原料藥為主。中國原料藥行業正迎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未來搶灘特色原料藥市場成為必然,“龍象競合”思維更適應未來發展轉型。
國藥國際醫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史宏偉指出,企業應擺脫單純貿易思維,深化與印度企業合作深度及廣度,一邊實現中間體、原料藥、制劑的整體合作;一邊優化國內上下游資源,形成產品鏈閉環,并通過高技術壁壘和法規市場認證實現差異化競爭優勢。
4、市場多元化策略,越早布局越好
當前,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是最大風險,當地時間7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又在內閣會議上表示,美政府正打算對外國制造的藥品征收高達200%的新關稅。
相比美國市場的不確定性風險,東南亞、中東北非、拉美等新興市場也可以成為中國藥企提早布局的出口多元化市場。企業應避免對單一產品、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通過注冊準入、渠道建設和品牌推廣,構建更加均衡的全球化銷售網絡,有效分散經營風險。
參考來源:
[1] 機構研報
[2] E藥經理人
[3] 環球藥事通
[4] 海螺見聞社
制作策劃
策劃:May / 審核校對:Jeff
撰寫編輯:May / 封面圖來源:網絡
媒體合作 | 微信號:GuideView2021
投稿轉載 |13291812132(同微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參考文獻如上,如對文中內容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留言討論。如需轉載,請郵箱guideview@guidechem.com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