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師輕描淡寫“像造手機一樣造戰斗機”,背后卻蘊含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曾幾何時,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一款新型戰斗機從立項到研發,再到最終列裝部隊,往往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然而,中國殲 -15總師孫聰院士提出的這一理念,徹底顛覆了傳統認知。
過去,受限于工業基礎和技術水平,我國在武器研發領域相對滯后,只能一步步摸索前行。但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唯一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這意味著我們具備了從基礎材料到高端零部件,從軟件系統到整機裝配的全鏈條生產能力。
以航空工業為例,中國的戰斗機制造不再是過去那種按部就班的模式。就像手機不斷更新軟件來提升性能和功能一樣,未來的戰斗機也將更注重軟件的更新。因為軟件的快速迭代能夠賦予戰斗機新的作戰功能、操作模式和檢測手段,使戰斗機無需進行大規模的硬件改動,就能在短時間內實現作戰能力的大幅提升。如此一來,不僅縮短了戰斗機的更新周期,還能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戰斗力的快速升級。
這一理念的轉變,讓中國在武器發展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以前,我們總是跟在西方發達國家后面追趕;現在,我們憑借強大的工業實力和創新思維,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武器發展模式。美國的F-35生產周期長達180天,而中國的殲-35A生產周期僅為45天,2024年中國殲-20的產量達到了120架,超過了美國F-35當年的產量。照此趨勢發展下去,到2030年,中國很可能將擁有上千架殲-20和殲-35A。
在海軍艦艇方面,中國同樣展現出了“工業克蘇魯”的恐怖實力?!跋嘛溩印卑愕脑炫炈俣茸屖澜绮毮?,各種先進的驅逐艦、護衛艦、航母等不斷下水服役,迅速提升了中國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
此外,在導彈、無人機等其他武器領域,中國也憑借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創新能力取得了巨大突破。中國的導彈技術不僅精度高、威力大,而且種類繁多,能夠滿足不同的作戰需求;無人機則在察打一體、集群作戰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國成為“工業克蘇魯”,以“像造手機一樣造武器”的理念改寫世界武器發展歷史,不僅提升了自身的國防實力,也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中國有能力、有信心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也將以更加開放和合作的姿態,與世界各國共同推動武器技術的進步,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