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中國火箭軍現在有3000多枚導彈,其中900多枚專門指著臺灣海峽方向,光是巡航導彈就超過400枚。
梅因克還提到,瞄準關島那一片的第二島鏈導彈還有1300多枚。他這樣的“坦白局”,背后其實藏著美國軍方的諸多心思。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梅因克此舉有故意渲染“中國威脅論”的嫌疑,其目的之一很可能是為美國增加軍費找借口。美國在國防預算上一直有自己的盤算,每當想要爭取更多資金支持時,往往就會搬出“中國威脅”這張牌。畢竟,在2026財年國防預算審議期間,美國空軍與太空軍項目面臨削減,此時強調中國導彈的數量和威脅,無疑是想讓國會重視起來,從而為相關項目爭取更多的撥款。
但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發展導彈力量等國防建設,完全是出于自身安全防御的需要,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中國一直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這是白紙黑字寫在國防部白皮書里的。中國從不主動挑起爭端,也不尋求對外擴張,更沒有將導彈瞄準其他國家來進行威脅的意圖,那些針對臺灣海峽方向的導彈,是針對“臺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干涉勢力的必要威懾,是為了遏制“臺獨”分裂行徑,維護祖國的和平統一。
而從技術層面來看,中國導彈技術的發展確實讓美軍感到頭疼。像東風 -17高超音速導彈,采用先進的乘波體設計,速度超過10馬赫,現有反導系統對它根本難以攔截。還有東風-21D、東風-26等反艦彈道導彈,更是讓美軍航母在西太平洋地區不敢輕易靠近。去年解放軍在臺海演習時,美軍里根號航母連夜后撤數百公里,就是對中國導彈威懾力的最好例證。
同時,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不僅效果有限,而且成本高昂。一枚標準-3導彈成本近3000萬美元,而中國的東風-21D造價可能不到1000萬美元。在以伊沖突中,以色列的薩德系統12天就消耗了15%-20%的攔截彈庫存。這種對比之下,美國如果想要在導彈領域與中國進行對抗,從經濟成本和實際效果上看,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另外,梅因克把中國導彈和伊朗導彈相提并論,這顯然是不恰當的。伊朗的導彈更多是短程戰術武器,而中國的導彈體系是一個完整的、覆蓋全射程的龐大系統,從幾百公里到幾千公里,從常規彈頭到核常兼備,形成了區域拒止的強大力量。
總之,美國空軍部長梅因克的這番言論,雖然看似是在“揭露”中國火箭軍的情況,但實際上更多的是美國軍方出于自身利益和戰略考量的一種手段。中國不會因為美國的這種言論而改變自己的國防建設步伐,會繼續秉持著防御性的國防政策,發展必要的軍事力量,以維護國家的和平與穩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也希望美國能夠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的發展,摒棄“中國威脅論”等錯誤觀點,通過對話與合作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進行軍事對抗和戰略遏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