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wǎng)上鋪天蓋地的吐槽小米YU7使用消費級芯片。意思就是YU7上使用的那顆驍龍8Gen3,是用于手機上的芯片,而不是車規(guī)級芯片。
而YU7的訂單量太多,本來就招人羨慕嫉妒恨了,這下找到了黑點了,大家一涌而上,瘋狂一頓輸出……
那么汽車上能不能用消費級芯片?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像汽車的控制、駕駛等芯片肯定不能用消費級的,必須是車規(guī)級的。
但智能座艙芯片,用消費級的問題不大,因為智能座艙其實控制的是就是車內(nèi)那一個“大平板”,并不參與車輛的控制,比如特斯拉等,也在座艙芯片上使用消費級芯片,所以小米YU7使用驍龍8Gen3也并不是不可接受。
座艙芯片的使用環(huán)境,并不很嚴苛的,消費級芯片的要求,其實也是基本能夠符合的。
事實上,對于小米使用車規(guī)級芯片這事,可能很多人并沒有看到,背后其實藏著雷軍一個大大的野心,那就是未來用自研來替代。
汽車座艙芯片可不便宜,比如高通的8295P之類的,幾千塊錢一顆,還性能一般般。
如果一年賣30萬臺汽車,這里就是十多億的費用,如果一年賣出100萬臺汽車,這里采購這個座艙芯片就是幾十億元,成本是相當高的。
而小米目前有自研消費級芯片,比如玄戒O1,它就是消費級芯片,如果小米能夠?qū)⑺糜谄嚿希瑢τ谛∶椎某杀径裕椭挥袔装賶K了。
一臺車就節(jié)省上千塊,甚至幾千塊的成本,100萬臺車就是幾十億的成本節(jié)約,你說這筆錢多不多?很多車企一年都賺不到這個錢。
所以對于小米而言,肯定要想辦法讓自研的芯片,用到汽車上,但說要自己去研發(fā)車規(guī)級芯片,一下子確實不太行,因為認證周期之類的太長了。
所以小米先使用高通的芯片,然后慢慢的過渡到使用自己的芯片,最終實現(xiàn)在座艙芯片上,進行替代,一是節(jié)約成本,二是自己的芯片也不會被人卡脖子,三是自己的芯片能夠更好的與系統(tǒng)配合,還能夠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進行定制化,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并且可以預計的是,未來在汽車的座艙上使用消費級芯片的車企一定會越來越多,因為消費級芯片用于座艙是沒什么問題的,消費級芯片便宜,同時性能又足,只要對它進行一定的設(shè)計、散熱、防寒控制等,那肯定會比使用車規(guī)級芯片好,特斯拉用了這么多年,不也是用的好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