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新一份施政報告將在9月公布,公眾咨詢已于6月16日展開。他透露,今年較過往提前發表施政報告,是因為年底將舉行立法會換屆選舉。提前展開施政報告的公眾咨詢,是因為重視行政立法溝通和互動的重要性,及讓政府有充足時間聽市民的意見和建議。
圖片來源:https://www.dotdotnews.com/
這一消息引發各界關注,尤其是在人才政策方面,香港的高才通計劃未來走向成為焦點。
回顧過往施政報告,高才通計劃自推出以來經歷了多次調整與發展,尤其是高才通計劃的未來走向。自2022年底推出以來,高才通已成為香港吸引國際頂級人才的重要政策,但隨著經濟環境和社會需求的變化,該計劃是否會調整、優化,甚至擴大范圍,成為業界關注和討論的焦點。
一、高才通的起源與演變
2022年10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上任后的首份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首次提及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簡稱 “高才通”)。當時,“人才” 一詞在這份報告中出現多達92次,遠高于 “創新”(35次)與 “創客”(41次)加總次數,足見香港特區政府對人才的重視程度。
高才通計劃于2022年12月28日正式開始接受申請,是李家超上任后的首份《施政報告》中的核心政策之一,旨在吸引世界各地具備豐富工作經驗及高學歷的高端人才到香港,彌補本地人才流失,并增強香港的國際競爭力。這一計劃的推出,猶如一劑強心針,為香港人才引進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才通計劃主要面向三類人才:
1.高薪A類:近一年的應稅收入達至少250萬港幣(包括個人收入和公司收入)
2.百強B類:本科畢業于全球百強名校,近5年內有至少3年工作經驗,無配額
3.百強C類:近5年內本科畢業于全球百強名校,無需工作經驗,每年配額10,000,先到先得
高才通獲批者可以獲得首次2年簽證(其中高薪A類獲批者在2024年10月16日施政報告頒發后,首次簽證改為3年,百強BC類仍然是2年),其后滿足在港受雇或自雇的工作要求后即可續簽,連續在港滿7年可以申請香港永久居留身份。
二、歷次施政報告對高才通的調整
- 2022年施政報告:高才通橫空出世
推出高才通計劃,目標每年吸引3.5萬名人才來港。
優化現有“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優才),取消年度配額限制。
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IANG),延長留港期限至2年。
- 2023年施政報告:優化與擴展
擴大高才通認可大學名單,新增部分內地及海外名校。
放寬配偶及子女隨行政策,允許配偶在港就業,子女可入讀本地學校。
加強行業針對性,重點吸引金融、創科、醫療等領域專才。
推出“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
- 2024年施政報告:進一步優化與放寬
高才通已吸引超過5萬名申請,遠超原定目標,其中約3萬人已獲批,主要來自內地、歐美及東南亞。在2024年10月16日,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高才通計劃”再次迎來重大變化。
報告明確提到擴大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 大學名單,加入13間海內外頂尖大學至198間,并將計劃內高收入人才的首個簽證期限由 2 年延長至3年。新增的13所院校中,9所為內地高校,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南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和四川大學。香港已向22所內地高校畢業生開放人才簽證。這一舉措進一步擴大了人才招攬范圍,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奔赴香港。
2025年施政報告:9月發布在即,高才通何去何從?
2025年1月1日起,港府再次更新合資格大學綜合名單,減4增5,新增1所內地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調整至共計199間大學,至此共計有23所內地院校符合高才百強榜單。
2025年2月26日起,高才通的初次申請和續簽申請時均需支付申請費,且簽證費也有上漲。
同年5月,入境處調整對持股比例的要求,需要在遞交申請前的整個評稅年度持續持有50%以上的股份,意味著不再接受臨時轉股或臨時新成立公司。
如今,2025年施政報告發布在即,“高才通計劃” 將何去何從引發各界猜測。從過往的發展軌跡來看,“高才通計劃” 一直圍繞著香港的人才需求和發展戰略進行調整。
隨著香港經濟的轉型,如在創新科技、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大力發展,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必然持續增加。因此,“高才通計劃” 可能會在專業適配性上進一步優化,例如針對新興產業的人才需求,調整申請資格或增加特定專業的配額。
在全球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香港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吸引力。過往 “高才通計劃” 在審批速度上具有優勢,未來或許會在人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上繼續發力。比如完善人才落地后的職業發展支持體系,加強對人才創業的扶持力度,在子女教育、住房等生活配套方面提供更多實質性的幫助,以提高人才的留港意愿。
回顧每次施政報告發布后 “高才通計劃” 的變化,不難發現其始終以香港的發展需求為導向,不斷進化。相信在即將在今年9月公布的2025年施政報告中,“高才通計劃” 將再次以嶄新的姿態,為香港的人才戰略注入新的動力,助力香港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三、2025年施政報告前瞻:高才通會如何調整?
隨著香港經濟逐步復蘇,但仍面臨人口老化、人才外流等挑戰,環球項目部大膽推測,2025年施政報告可能對高才通進行以下調整:
1. 高薪A類提升門檻:可能提高年薪門檻,或可能會增加學歷門檻,目前對高薪A類人士的學歷沒有要求,不排除會要求A類申請人增加學歷要求。
2. 高才百強院校名單調整:譬如增加更多海外知名院校,尤其是東南亞及“一帶一路”國家的頂尖學府。
3. 優化續簽機制:目前高才通續簽,需證明在港工作或創業,未來可能會更加嚴格考察申請人在港的薪酬福利和居港時間來批復續簽期限,尤其是第一次續簽只批復1-2年,在下一次申請續簽時,入境處會對近年來在港的工作情況重新審視。
4. 強化行業導向:入境處未來大概率會根據目前香港各行業的人才緊缺情況,開始側重對工作或行業進行優選,比如會優先考慮【金融服務】、【創新科技】、【創意產業、藝術文化、表演藝術】、【發展及建造】、【環境技術服務】、【商業支援】、【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醫療服務】和【海事服務】這些行業類別的申請人。
5. 加強人才留存措施:提供更多住房、稅務優惠,長期關注和引進外商,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為高才們在港就業創業提供更多機會和幫助,使今天「外地才」變明天「本地才」。
高才通計劃的成功,證明香港仍是全球人才向往的國際都會。然而,面對新加坡、迪拜等競爭對手的激烈爭奪,香港需持續優化政策,確保吸引力。今年9月即將發布的施政報告,將是觀察港府人才戰略的關鍵窗口,高才通何去何從,值得密切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