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在國民經濟循環中處于基礎性地位。中央多次強調要“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為各地提振消費指明了方向。
從我市實踐來看,今年1至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7%,增速連續位居全省首位,特別是“蘇超”賽事更帶動消費金額環比大幅增長。亮眼表現印證了我市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也為進一步激活消費提供了啟示。
挖掘消費潛能,需緊扣消費升級大趨勢。
去年我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8%,相比發達國家有較大下降空間。當前,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正進入置換升級期,新能源、綠色智能成為主流方向;農村消費市場增速迅猛,網絡零售額持續攀升。這要求我們既要落實好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大宗消費提質擴容,也要瞄準綠色低碳、智能便捷的新需求,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讓消費升級與供給創新形成良性互動。
激活消費活力,要敏銳捕捉消費理念新變化。
當下消費者更注重精神價值與情感體驗,“悅己消費”“健康消費”等新風尚興起。我市康養服務需求攀升,高品質樓盤供不應求等現象,都說明消費已從“性價比時代”邁向“心價比時代”。商家需跳出傳統慣性思維,在產品設計、服務體驗上精雕細琢,讓消費者愿意為情緒價值買單。同時要順應健康消費趨勢,拓展居家養老、社區康養等服務場景,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
創新消費場景,是打破增長瓶頸關鍵抓手。
當前,我市存在消費場景供給不足等問題,如頭部商家缺乏、高規格賽事“缺席”,導致部分消費外流。應加快引入落地山姆、盒馬等新業態,打造“觀賽+文旅”“購物+體驗”等融合場景;用好奧體中心等優質場館,培育賽事經濟、演唱會經濟,讓消費場景更具吸引力。同時以數字技術賦能傳統消費,推廣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新模式,發展線上社交、云體驗等新興服務,讓新技術與消費場景深度融合,開辟消費增長新賽道。
政策護航是消費提振的重要保障。
要避免“為政策而政策”,加強政策系統集成,如在新能源汽車補貼、充電樁建設等領域精準發力,把握“一次到位”的節奏。要優化消費環境,嚴厲打擊預付費套路、假冒偽劣、大數據殺熟等不合理經營行為,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讓群眾消費更放心。
消費提振是一項系統工程
需政府、企業、社會協同發力
只有多措并舉破解群眾
“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的堵點
才能讓消費這駕馬車跑得更穩更快
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