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稅務通知短信,讓無數港股美股投資者突然意識到,自己境外賬戶的投資收益從未向祖國交過一分錢稅。
港美股補稅潮來襲
“您2022至2024年境外股票交易收益尚未申報,請于6月30日前通過個稅APP補辦手續。”
2025年3月以來,這樣的通知通過短信、電話和APP彈窗,密集觸達了全國各地的港美股投資者。北京的許先生接到稅務電話時,被明確要求攜帶2023年美股交易記錄前往稅務部門說明情況;浙江商人陳某補繳了18.48萬元稅款;湖北的孫某補繳金額更是高達141.3萬元。
更讓投資者難以接受的是——即便賬戶整體虧損,也可能需要繳稅。
一位投資者無奈地表示:“老公炒港股好幾年沒賺到錢,這個月突然接到海淀稅務所電話要求補稅,兩人跑了三趟稅務所,心疼到不能呼吸”。
穿透三年的交易記錄
2025年這場跨境稅務監管行動覆蓋2022-2024三個納稅年度,精準覆蓋了疫情后散戶借道富途、老虎證券涌入境外市場的投資熱潮期。
在社交平臺上,“收到港美股收稅通知”等帖文在6月明顯增多,IP地址遍布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全國多地。
稅務部門采取的是 “五步工作法”:
·提示提醒
·督促整改
·約談警示
·立案稽查
·公開曝光
一位剛完成補稅的投資者在社交平臺曬出清單:補繳近60萬元人民幣稅款,追溯2022年、2023年兩年,其中包括約44萬元綜合所得稅及16萬元滯納金。滯納金按日萬分之五計算,若2022年稅款拖延至今,滯納金累積已達36%;2023年部分則為18%。
中國對個人境外所得征稅并非新政策。《個人所得稅法》早有明文規定,居民個人的應稅所得包括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各類收入,其中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
今年三月以來,稅務部門突然加大執法力度,讓許多投資者措手不及。多數收到通知的納稅人被要求追溯近3年的境外所得情況,即2022年至2024年的投資盈虧。
這一變化的技術背景是全球稅務信息透明化。截至2023年4月,包括中國香港在內,已有119個國家(地區)簽署實施CRS標準的多邊主管當局協議,其中中國的交換伙伴達106個。
富途證券、老虎證券等跨境券商均表示,他們一直按照監管要求上報用戶信息。富途向香港稅務部門上報,老虎則向新西蘭稅務部門上報。中國稅務機關通過這些信息交換,掌握了大量居民境外投資數據。
CRS讓境外交易“裸奔”
這場補稅潮的幕后推手是運行七年的CRS(共同報告標準)全球稅務信息交換機制。2025年,這張 “技術天網”終于全面收網。
中國已與143個國家/地區實現金融賬戶信息自動交換(含香港、新加坡),覆蓋賬戶余額、股息、交易明細。富途證券向香港稅務部門上報用戶信息,老虎證券則向新西蘭稅務部門上報,這些數據最終都流向中國稅務機關。
技術穿透力遠超普通投資者想象:
·單筆超1萬美元跨境轉賬自動觸發銀行上報
·支付寶/微信跨境支付數據納入金稅四期系統
·區塊鏈追溯系統實時抓取境外交易記錄
更嚴峻的是,美國雖未加入CRS,但通過《海外賬戶稅收合規法案》與中國實現信息交換9。一位補繳58萬元稅款的投資者坦言:“稅務人員調取的交易記錄比我自己整理的還完整”。
虧損迷思,最受關注的焦點問題
“炒虧了也要交稅嗎?”這是新規下投資者最普遍的困惑。不同信息來源給出了看似矛盾的答案。
部分稅務通知稱“虧損也需要履行納稅義務”,但稅法專業人士指出,稅收居民在中國境外投資的盈虧,原則上可以按年度抵扣。實際操作中,如果年度整體虧損,則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若存在盈利,可用虧損抵扣利潤后再計算應納稅額。
抵扣規則存在限制:虧損結轉期限通常為五年,且抵扣范圍限于同類所得。投資者需特別注意,不同性質的投資收益(如股息與資本利得)可能無法交叉抵扣。
點評:不要為僥幸買單
技術賦能下的稅務監管,正在重新定義“境外資產隱秘角落”——合規者或可安享財富紅利,違規者終將付出百倍代價。當浙江稅務局通過稅收大數據匹配CRS傳回的賬戶信息時,當區塊鏈系統實時抓取境外交易記錄時,僥幸心理已成為最昂貴的奢侈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