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7月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宣布了一個重要外交動態:應中方高層邀請,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將于7月12日至18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次行程覆蓋上海、北京與成都三座城市。尤為特殊的是,此訪正值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步入第二個十年的開端節點。
阿爾巴尼斯此行帶著一個關鍵的試探目標——向中方闡釋澳方對中企投資的立場,核心聚焦點正是頗具戰略意義的達爾文港。這座位于澳大利亞最北端的港口,不僅是中國商品進入澳洲的便捷門戶,更因其靠近美澳軍事基地而具有敏感的戰略價值。澳大利亞國內存在收回港口的聲音,而中方運營企業嵐橋集團已明確表示無意出售。一場圍繞契約精神與戰略考量的外交博弈即將展開。
澳大利亞總理(資料圖)
對此,中國外交部反應迅速且立場清晰。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直接點明,相關中企是通過完全市場化的方式獲得達爾文港的租約,其合法權益“應當受到充分的保護”,并敦促澳方“客觀看待項目,認真履行合約”。這份回應,既是對商業契約的堅決維護,也是對潛在政治干預的明確警示,可謂擲地有聲。
值得玩味的是,經貿關系的回暖恰好為此次訪問鋪就了背景板。今年3月,中國商務部正式終止對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征收反傾銷稅,這一政策解凍立竿見影。據《日經亞洲》7月7日報道,澳大利亞葡萄酒對華出口量已迅速反彈,攀升至接近疫情前的水平。回溯2019年的峰值,澳對華葡萄酒年出口額曾高達11億澳元(約合人民幣52億元),占據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37%的份額。然而2021年征稅令一出,出口額暴跌97%,年出口量驟降93%,行業遭遇寒冬。如今復蘇勢頭初現,如酒商杰羅姆·斯卡伯勒所言,“形勢看起來相當樂觀”,盡管庫存消化仍需時日。
澳大利亞總理(資料圖)
微妙之處在于,這種復蘇本身構成了一個潛在的外交杠桿。若澳方在達爾文港問題上采取單邊強硬手段,中方并非沒有反制牌可打。當前澳大利亞葡萄酒業雖迎來曙光,卻依然脆弱——4月美國特朗普政府加征的10%關稅、全球葡萄酒消費萎縮、極端天氣影響以及年輕一代消費者口味變遷,都構成嚴峻挑戰。斯卡伯勒夫婦的擔憂道出了行業心聲:“氣候會變,地緣政治氣候也會變。”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葡萄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穩定與增長直接關系到整個產業的興衰。
此次訪問也承載著超越單一爭議的宏大愿景。毛寧在記者會中強調,中方期待與澳方“加強溝通,增進互信,拓展務實合作”,共同推動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邁上新臺階。阿爾巴尼斯同樣表示,此行核心關注點在于“加強兩國經濟關系”,為澳大利亞民眾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這顯示雙方均有意愿將關系置于更務實、建設性的軌道上。正如中澳關系近年來所經歷的曲折所揭示的——從莫里森政府時期追隨美國對華施壓導致貿易急凍,到阿爾巴尼斯政府上臺后雙方通過協商逐步解除大麥、牛肉、龍蝦等產品限制——理性對話與相互尊重始終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有效路徑。
澳大利亞總理(資料圖)
達爾文港的歸屬爭議,考驗著澳大利亞能否真正恪守商業規則與國際契約精神;而一瓶瓶重新飄香中國市場的澳大利亞葡萄酒,則承載著兩國經貿合作互利共贏的期待。它們共同構成當前中澳關系的雙重鏡像——一面是政治互信與戰略定力的試金石,一面是經濟互補與民生福祉的壓艙石。阿爾巴尼斯的中國之行能否在這兩面之間找到平衡點,答案將在坦誠的對話與務實的行動中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