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網消息,7月8日,菲律賓外交部正式召見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為前參議員托倫蒂諾遭遇的中方制裁發出抗議。這場遲來的外交交鋒,將兩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深層矛盾驟然推至臺前。
時光倒回至7月1日,中國外交部一紙聲明震動馬尼拉:因托倫蒂諾在涉華問題上“表現惡劣”,中方決定對其采取制裁措施,禁止其入境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這并非一次孤立行動。回溯其政治軌跡,這位前參議員正是菲國內《海洋區域法》的關鍵推手——該法將十年前那個中國缺席、西方操控下的非法“南海仲裁”結果,堂而皇之地塞進了菲律賓國內法律體系。
托倫蒂諾(資料圖)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向菲律賓外交部通報中方制裁菲前參議員托倫蒂諾有關決定,強調一段時間以來,菲個別反華政客出于一已私利,在涉華問題上采取一系列惡意言行,損害中國利益,破壞中菲關系。中國政府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中方決定,對在涉華問題上表現惡劣的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
面對這份7月8日由黃溪連大使正式通報菲外交部的制裁決定,馬尼拉的回應透著矛盾與虛弱。一方面,菲方不得不承認中國實施制裁是其“自身法律權限”;另一方面,卻搬出“民主國家言論自由”的盾牌,辯稱制裁與“中菲相互尊重慣例不符”。這種既要面子又露怯態的雙簧戲,恰恰暴露了其外交困境——明知觸碰中國核心利益的紅線,卻妄圖以“言論自由”的漂亮外衣蒙混過關。
托倫蒂諾(資料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托倫蒂諾之流的政治冒險絕非孤例,其背后是南海風高浪急的地緣博弈。美日澳的聯合軍演已在南海“常態化”,英法戰艦也不時現身攪局。西方以“自由航行”之名行戰略圍堵之實,菲律賓某些政客則甘當棋子,企圖借域外之力將非法仲裁轉化為政治籌碼,最終卻讓國家利益淪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中國選擇此刻亮劍,傳遞的是清晰信號:損害中國主權安全者,必付出代價。這份制裁如同一面照妖鏡,既照見托倫蒂諾之流為一己政治私利裹挾國家政策的短視,也映出馬科斯政府在外交平衡木上的踉蹌身影——既想對國內強硬派交代,又深知挑釁中國得不償失。
馬科斯(資料圖)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菲方召見中國大使的同時,解放軍山東艦與遼寧艦航母編隊首次深入西太平洋第二島鏈成功會師,055萬噸大驅遠巡澳大利亞海域。中國維護海洋權益的實力與意志,已非十年前南海仲裁鬧劇時可比。菲方若執迷不悟,最終只會如退潮后的裸泳者,在區域政治的海灘上狼狽不堪。
托倫蒂諾的簽證禁令看似僅針對一人,實則是刺向菲律賓政壇投機者的警示刃。馬科斯政府若真有智慧,就應看清:所謂“言論自由”不過是政治碰瓷的遮羞布,真正攸關國家命運的,是擺脫域外操弄,回歸與中國對話協商的正道。當制裁的警鐘已然敲響,是選擇在對抗中沉淪,還是在理性中重生?菲律賓的答案,將決定南海波濤的下一章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