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作為人體最長的消化器官,全長4-7米,且迂回曲折,傳統胃腸鏡只能檢查胃部和大腸,面對小腸,傳統檢查手段常如隔霧觀花,難以窺其全貌,所以長期以來,小腸被視為消化道檢查的盲區,曾令無數醫者望而卻步。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小腸鏡技術讓以上問題迎刃而解。該技術通過經口、經肛雙進路方式,配合氣囊交替推進技術,可實現全小腸無死角檢查,讓出血、息肉、克羅恩病等疑難病癥無所遁形。曾經小腸如有出血、息肉、梗阻、異物,往往需要求助外科,很多時候免不了挨上一刀。有了小腸鏡,小腸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問題迎刃而破。
專家為患者進行診療。
曾經,區域市民若需進行小腸鏡檢查,往往要輾轉外地就醫。2023年,威海市中心醫院引進雙氣囊小腸鏡系統,消化內科團隊成功開展此項技術,周邊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完成這項高精尖檢查,徹底告別東奔西走的就醫困擾。
“過去小腸病變往往需要開腹手術探查,現在通過小腸鏡就能明確診斷并同步治療。”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譚新穎介紹。今年5月,45歲的邢先生因反復消化道出血就診,經小腸鏡檢查確診為小腸憩室伴出血,通過鏡下治療和精準用藥迅速控制了病情。該技術不僅能清晰顯示病灶,還可同步進行活檢、止血、息肉切除等治療,讓眾多患者免去開腹手術之苦。
小腸鏡檢查需在全麻下進行,全程約2—3小時。醫院現已形成完善的診療流程:術前CT評估定位、專業麻醉團隊護航、術后全程監護,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就醫體驗。譚新穎表示,出現不明原因腹痛、腹瀉、梗阻、貧血、消化道出血、消瘦等癥狀,建議患者及時就診評估。
技術是基石,但唯有在細微處持續精進,方能成就“破暗”的利劍。對于克羅恩病、小腸腫瘤等疑難病癥,小腸鏡更具優勢。威海市中心醫院曾為一名疑似小腸淋巴瘤的患者實施檢查,鏡下不僅觀察到黏膜下隆起性病變,還同步完成活檢,為后續精準治療提供了關鍵病理依據。
此項技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威海市中心醫院消化道疾病診療水平邁上新臺階。如今,周邊居民再也不用為檢查小腸疾病奔波勞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與省級醫院同質的醫療服務。
王倩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