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消息,2025年6月,持續12天的以伊沖突硝煙雖暫散,一場更為隱蔽的較量卻在陰影中悄然升級。停火協議的簽署并未帶來安寧,伊朗國內迅速刮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間諜風暴。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6月25日報道,自6月13日沖突加劇以來,已有超過700人因涉嫌為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服務在伊朗多省被捕。與此同時,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也在其境內突擊逮捕了至少130名伊朗籍人士。這一系列行動凸顯出沖突雙方在停火后對“第五縱隊”空前的警惕與高壓打擊。
被捕的700多人并非集中于單一地域,其活動范圍遍及伊斯法罕、克爾曼沙阿、法爾斯、洛雷斯坦乃至首都德黑蘭。據知情者透露,僅德黑蘭一地就查獲超過1萬架被利用的無人機。這些“內鬼”的手段令人憂心:操控無人機、埋設自制炸彈、拍攝敏感軍事設施影像,甚至精準定位高價值目標——這直接導致多名伊朗高級軍事指揮官和頂尖核科學家在沖突中喪生。議長卡利巴夫曾痛陳,許多慘重損失并非空襲所致,而是內部滲透者的“杰作”。更有消息揭露,以色列特工甚至在德黑蘭外圍秘密建起行動基地,大量武器由被招募的伊朗人走私入境,間諜網絡之深、運作之精令人咋舌。
伊朗(資料圖)
面對內部被深度滲透的嚴峻現實,伊朗的反制堪稱雷霆萬鈞。6月25日,三名與以色列合作、走私暗殺裝備并導致政治人物遇害的罪犯被處以絞刑。這并非孤例,22日與23日已有數名間諜被處決。伊朗意圖昭然:以最嚴厲的手段震懾內奸,向摩薩德發出明確警告,并凝聚內部力量于“不穩定中的穩定”狀態中——比利時智庫專家喬納森·皮龍如此解讀伊朗的困境與抉擇。
然而,伊朗的危機感遠未隨地面沖突平息而消散。網絡空間旋即成為新戰場。沖突期間以色列發動的“大規模網絡戰”警醒了伊朗。為防止敵手“利用基礎設施繼續攻擊”,伊朗司法部犯罪預防部門向民眾發出警示短信,直言加入或關注任何以色列關聯賬號均屬犯罪。伊朗情報部門更宣稱,正與包括美國中情局、英國軍情六處在內的西方情報網絡展開“無情的戰斗”。
就在6月29日,伊朗伊斯蘭議會再度加碼,通過了堪稱“史上最嚴”的國家安全法。新法嚴禁未經許可使用特定電子通訊工具,矛頭直指馬斯克的“星鏈”衛星互聯網服務。違法者將面臨罰款、鞭刑或最高兩年監禁。德國媒體分析指出,此法在沖突剛結束的敏感時刻出臺,反映了伊朗對外國滲透及信息失控的深度焦慮。伊朗有理由擔憂,星鏈這類難以監管的通訊渠道,可能成為以色列間諜與外部聯絡的致命通道——尤其在美國前特使格雷內爾曾公開呼吁馬斯克在伊朗開通該服務之后。
伊朗(資料圖)
美國的行動同樣折射出對“影子戰爭”的高度警覺。在特朗普政府曾下令襲擊伊朗核設施的陰影下,美國聯邦調查局正調動資源嚴密監控伊朗可能的報復行動。移民局近期在至少8個州突擊逮捕伊朗公民的行動被部分輿論批評為“武器化執法”。美方雖未明確將逮捕與具體恐襲陰謀掛鉤,但其官員私下透露,最擔憂的是伊朗利用潛伏在美國本土的特工發動襲擊——聯邦檢察官近年已多次指控伊朗策劃在美暗殺行動,包括針對特朗普的陰謀。
高壓立法與鐵腕抓捕構筑了堡壘,但現代間諜戰的復雜與隱蔽遠超傳統防線。伊朗新法將“與敵對國家的任何情報或行動合作”定為死罪,對涉軍用無人機、網絡攻擊、破壞關鍵基礎設施者亦可處極刑,法網不可謂不密。然而,星鏈設備的潛在物理隱匿性及其可能的使用成本屏障,使得執法如同大海撈針。另一方面,間諜活動的技術化、分散化與跨境聯動特征,也讓徹底清除暗網變得異常艱難。伊朗的果斷展現了其捍衛國家安全的決心,卻也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地緣博弈中主權國家在開放與安全間永恒的脆弱平衡。
伊朗總統(資料圖)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當物理戰場的炮火沉寂,以伊間的生死暗戰卻正以更復雜、更隱秘的方式潛入社會肌理。伊朗以嚴法酷刑筑墻,美國以跨境抓捕設防,雙方都在用極端手段回應一種深刻的時代恐懼:技術加持下,無形的敵人可能無處不在。這場沖突余波中的較量沒有前線,卻處處是前線,成為當今國際關系在灰色地帶激烈纏斗的冰冷腳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