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宣布建黨不到24小時,首個報復就來了,馬斯克若被驅逐,中國或將成為他的退路。
當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時,這位習慣了在科技與商業領域掀起風浪的億萬富翁,大概沒料到政治漩渦的反噬會來得如此之快。不到24小時,特朗普的鐵桿盟友菲什巴克就甩出了第一記重拳,宣布推遲推出與特斯拉掛鉤的ETF,并直言此舉是對馬斯克建黨的回應。
其實,早在“大而美”法案成立之前,菲什巴克就成立了“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來支持特朗普,取名為“FSD”,不僅蹭了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的熱度,它的英文還是“全力支持特朗普”的諧音。菲什巴克這樣做就是用馬斯克的商業符號來敲打他,告訴馬斯克在美國驢象兩黨壟斷的地盤上,沒人能輕易另起爐灶。
馬斯克此刻的處境,像極了試圖在兩堵高墻間擠出縫隙的冒險者。美國政壇這架運轉了兩百年的機器,早就被民主黨與共和黨磨出了精密的利益咬合齒。第三方政黨想分一杯羹,那可能嗎?1968年,當時有個“美國獨立黨”曾經曇花一現,現在早已經成了無人再談的遙遠的回響,近半個世紀里,還沒有哪個新勢力能真正撼動兩黨格局。稍稍一琢磨就能看出來,這場鬧劇更像是馬斯克與特朗普決裂后的意氣之爭,而非深思熟慮的政治布局。
但馬斯克手里的牌也不算弱,他掌控的社交平臺“X”,是當下美國輿論場最活躍的擴音器,而特斯拉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之一,其商業影響力足以讓政客們掂量三分。
更關鍵的是,他精準地戳中了美國社會的痛點,那80%對兩黨惡斗感到厭倦的中間選民。只是這些籌碼在系統性的權力圍剿面前,能否撐到明年中期選舉還是未知數。
有意思的是,這場角力早已超越了黨派之爭。菲什巴克替特朗普打出的報復只是開胃菜,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監管審查、政策限制、資本撤離,才是對馬斯克真正的考驗。民主黨雖然與特朗普勢同水火,但在“維護兩黨秩序”這一點上,與共和黨有著驚人的默契。畢竟,誰也不想看到一個手握巨額財富與科技話語權的“造反派”,打破既定的利益分配規則。
如果馬斯克當真遭到了美國兩黨的“驅逐”,他的退路又在哪里呢?不少人猜測,中國是個繞不開的選項。馬斯克投奔中國的猜測并非空穴來風,特斯拉不僅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同時其上海超級工廠早已是特斯拉全球產能的重要支柱,甚至連馬斯克的母親梅耶也曾流露出在華長期居住的意愿。
這些蛛絲馬跡,讓“中國退路論”有了現實支撐。不過,把中國當作"退路"的說法,或許低估了馬斯克的商業智慧。在全球化時代,頂尖企業家的布局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
馬斯克與中國市場的互動,更像是商業邏輯驅動下的自然選擇。真到了需要“退”的那一步,這里更可能是他商業版圖的重要支點,而不太可能成為他最后的單純的避風港。
這場大戲的看點,或許不在于“美國黨”能否逆襲生存,而在于一個商業巨頭挑戰政治建制的過程,會暴露出美國體制多少深層矛盾。當資本與權力正面碰撞,當科技新貴試圖改寫游戲規則,最終的結局往往比劇本更耐人尋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