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鄭州遭遇暴雨
曾記得2021年,我國北方雨水特別多,如鄭州多次暴雨,民眾說是“千年不遇”,按照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的說法則是:“找不到比‘史上罕見的極端特大暴雨’更合適的形容了。”據稱,鄭州暴雨高峰時的降雨量相當于一個小時之內,把150個西湖倒進了鄭州。
就連大漠深處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也在7月份迎來了百年不遇的降雨,甚至還因此爆發了洪水。
但這些都并非是我國傳統上多雨的地方。據國家氣象信息中心、1991年至2020年我國大陸各地平均年累計降水量榜單,多雨的地方集中在華南,前十分別是:廣西東興、廣西防城、廣東海豐、廣東恩平、廣西防城港、安徽黃山、廣東陽江、廣東陽春、云南金平、廣東斗門。
那么,當年入汛以來北方降雨為什么強度大且范圍廣?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說,這與東北冷渦活躍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北有密切關系。
- 所謂冷渦、是冷性低渦的簡稱,是指出現在空中約5500米高度以上、中心溫度往往比四周低的高空天氣圖上的氣旋式渦旋,其強度隨高度的增加而增強。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西太平洋副高),是一個存在于太平洋上空的永久性高壓環流系統。
春末夏初,東北冷渦活躍,導致6月份東北降水異常偏多。“7月中旬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抬,西邊界到我國華北東部和黃淮東部地區,而河南處于副高西邊緣。”陳麗娟說,一方面副高南側引導西北太平洋水汽向河南等地輸送,另一方面6號和7號臺風活動進一步加強了來自海洋的暖濕水汽,強降雨水汽來源充沛;同時副高和大陸高壓共同作用使得大氣環流形勢相對穩定,進一步延長了河南等地強降雨的持續時間。
2021年7月22日,鄭州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門診部
這個話題專業性稍強一些,我們就到此為止,換個話題。多年來,每到雨季,尤其是新聞媒體報道了國內某城市內澇的消息后,就會有“青島下水道神話”和“德國神奇油紙包”的傳奇故事被“德國下水道粉”不斷提起。
按照“下水道粉”的說法,國內很多城市,包括北京、天津等,一旦遇到下大暴雨,市內很容易出現多處積水、內澇的問題;而青島也遭遇過不少次大暴雨,但市內卻很少出現積水,其原因就在于,百年前德國人占領青島時、在青島修建了一條神奇的下水道。
關于這條下水道,還有一個非常懸乎的“油紙包”的故事,大意是:青島的城建人員在整修德式下水道時發現有零件損壞,到處找不到合適的,最后求助于德方。結果對方很快回復說,不用擔心,在那個損壞的零件周圍3米范圍內,肯定有個地方藏有備件。工程人員細心查找,果然在附近一個小箱子里找到了油紙包著的零件,拆開看還锃光瓦亮呢。
“下水道粉”說的這些是真的嗎?2015年1月1日《南德意志報》刊文《完美的德國神話》,特意對此作了澄清。文章指出,中國流傳的“青島神奇下水道”的故事,是不準確的;所謂青島“由于百年前德國人承建的下水管道,全城無一處積水”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事實上,1914年的青島、是一個只有五萬多居民的小城,到百年后的2013年,青島就已經是一個常住人口900萬左右的國際化都市,在長達3000公里的市區排水管網中,百年前“德國造”的排水系統能發揮作用的僅剩不到3公里。如果說青島在雨季汛期全城沒有積水,功勞歸于這只占總長千分之一的“德制下水道”,恐怕大家會認為他腦子有病。
至于下水道里的那個“油紙包”的故事,更是子虛烏有;稍有常識的人都不會相信下水道會有什么零件損壞。2011年《半島都市報》也曾專門辟謠說:德國人建的排污管道是水泥的,為了防腐蝕下半部分貼了層瓷瓦,根本不需要什么所謂的零件。
毎年汛期,中國就有現城市內澇
2020年“德國下水道粉”講述傳奇故事
2010年,“德國下水道粉”講述傳奇故事
2010年,“德國下水道粉”講述的傳奇故事
2015年1月1日,德國媒體澄清“下水道”傳奇
2016年,時任青島市市政公用建設中心副主任的黃緒達給出過更具體的說法。他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確有工人在地下管網發現過一些未用過的材料,“但這并非德國人專門、精確放置,而只是一些多余的零部件(材料)隨機存放在那里而已。”關于“油布包”的傳奇故事,類似的、在青島確有發生過,但和下水道無關。德國人占據青島期間,建造了不少別墅,當他們離開中國后,對原來居住的別墅念念不忘,于是就寫信告訴后來的主人,提醒他們當初一些剩余的管網備件的存放位置。
據說,“德國下水道粉”起源于臺灣1991年上映的一部名叫《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電影,片中一個隨著國民黨逃到臺灣的角色回憶家鄉青島時說:青島那個地方啊,建筑特別的好,德國人建的,尤其是那個下水道,做的特別的大,特別的寬,不管下多大雨,等這個雨停了之后,地面上絕對不會積水,不像臺北這樣子,下一陣雨就會積水……
還有一些“德國下水道粉”認為,德據時期修建的下水道雖然只剩了很短的一段,但是其雨水和污水分流的設計理念直到現在都是非常先進的,說明德國人搞建設就是具有前瞻性,值得國人學習。
設計時的前瞻性,當然值得肯定學習,但實際上,德國人修建這個下水道時的設計、和前瞻性無關,里面另有隱情。德國占據青島的第二年,1898年6月初青島下了場大雨、斷斷續續延續了36個小時,導致原來所有的道路都成了溝渠。
這場罕見的大雨,被當時的德國當局作為了設計下水道的重要依據,導致下水隧道尺寸過大。還有重要的一點,青島進入雨季后,污水就會混著雨水滲入水井,使得飲用水源被污染。這對于那些剛剛來到青島、本來就水土不服的德國人來說,具有更大的危險。
在當時的德國人當中,曾因此一度流行起腸炎和傷寒;使得第二任總督葉世克(1899年2月19日到青島),就是因為時疫而在1901年1月27日死去。接下來,葉世克的繼任者、海軍大校羅爾曼作為代理總督,決定與供水系統同步建設排水系統。
1898年青島雨水下水道
青島市博物館保存的一段德占時期青島下水管道,底部貼有瓷片。
由于當時各家各戶產生的糞尿等需要靠糞桶清除;糞桶“招搖過市”不僅有礙觀瞻、還有礙衛生,所以他就把初期完工的下水道專門用于疏導雨水,而又設置了專門的污水管道。但是雨污分流僅限于當時的德人聚居區,從德居區出來后就“雨污合一”了;雨水、污水混在一起,一古腦兒排到華人區,在華人區沉淀入海。
當時的華人居住區,常年污水橫流,走到街上臭氣熏天。年長的青島人應該還記得團島一帶曾被叫作“大糞場”,這就是那段歷史的證明。青島下水道神話的背后真相就是這樣了:之所以搞雨污分流,并非先見之明、實屬是無奈之舉。
有的“下水道粉”還說:德國人占領青島期間,沒搞形象工程、沒修別墅、沒蓋大樓、沒搞噴泉、沒鋪鮮花、也沒有七彩燈光廣場,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給修了;給中國人留下了百年以后從來不淹水的青島……這說法就更胡扯了,那下水道壓根兒就不是為中國人修的。
羅爾曼為了下水道花了這么大的財力,在德國國內得到了普遍的批評。根據德國學者托爾斯藤?華納(Torsten Warner)在其所著《近代青島的城市規劃與建設》一書中的說法,“由于建下水道系統造成的高昂費用,(工程結束)之后幾年仍有爭論,并(在德國國內)招致‘建造過于大手大腳和花錢多’的批評”。
除了經久不息的“德國下水道神話”,在2016年時、還一度出現過德國“抗洪神器”的傳說。在2016年汛期雨季的抗洪救災中,網絡上出現一些文章,標題或為“德國已是銅墻鐵壁,中國仍是血肉長城”、或為“看看德國的抗洪神器”,一經推出、很快就鋪天蓋地傳播開來。
在這些文章中,出現了下面的照片。如此直觀的圖片,無疑會讓人想到一個問題:和德國高大上的抗洪設施比較,我們實在是太原始、太落后了。于是,很多網友感嘆道:“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的網友也開始發問:“當我們還在肉搏抗洪的時候,看看德國在干嗎?”
德國總理默克爾2013年視察抗洪的圖片
德國總理默克爾2013年視察抗洪的圖片
這就是傳說中的“抗洪神器”“銅墻鐵壁”
這是德國"銅墻鐵壁"的另一面
這是中國人的血肉長城
中國人的血肉長城
漏水的“銅墻鐵壁”
2013年,被突破、淹沒的銅墻鐵壁
2013年,被浸泡的德國城市
2013年,德國抗洪救災的圖片
2013年,德國抗洪救災的圖片
上海的玻璃防洪墻
但讓這些人始料未及的是,他們眼中“高大上”德國銅墻鐵壁,真實的情況其實很“打臉”;上圖集接下來的就是所謂“銅墻鐵壁”的真相,而接下來的幾張,則是2013年德國抗洪救災的圖片……
呃?不對啊!說好的不是德國用銅墻鐵壁嗎,怎么用的也是沙袋和肉身啊?!我們來看看德國《明鏡周刊》當時的報道吧:百年不遇的洪水繼續在德國泛濫……已經給德國造成120億歐元損失,超過2002年……德國面臨沙袋短缺困境,被迫向鄰國求救。
原來,德國2013年抗洪救災中,沙袋才是德國最優先依靠的裝備,“銅墻鐵壁”不是!也許有人心里想:上面德國的圖片,是2013年的了;時過三年,人家不知道都進步成什么樣子呢?!
有這種考慮的,就看一下下面2016年德國洪災時的圖片吧,還一張圖片證明在當年7月份、德國多城市發生內澇……
諸位看官,看到這兩張圖片后,您還覺得德國抗洪救災的水平比中國遙遙領先嗎?事實上,類似所謂德國“銅墻鐵壁”的抗洪產品,我們國內早就已經投入使用了,如:上海的玻璃抗洪墻和哈爾濱的鋼板抗洪墻,等;只是由于宣傳少,鮮為人知、沒有被封“神器”而已。
尤其2021年7月份,德國也迎來了強降雨天氣,受災最為嚴重的萊茵蘭-普法爾茨和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兩州多座城市發生嚴重內澇:許多橋梁道路被毀、通訊中斷、電力中斷、供水中斷……“德國下水道”的神話徹底淪為笑話。
文章最后,思考者再補充一句:各位看官,您別誤會,我并非不知道中國目前不如別人的地方還有很多,只是我想我們絕不能因此而妄自菲薄,不能“逢中必嘲諷、逢外必艷羨”,否則、就和崇洋媚外的殖民地心態沒什么兩樣了。
2016年德國洪災
2016年德國洪災
2021年7月,德國西部多城市發生嚴重內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