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晚在線消息,2025年7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真實社交"平臺投下一枚貿易炸彈——宣布自8月1日起,將對日本、韓國等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關稅。這份名單上,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五國稅率最低為25%,老撾和緬甸則面臨最高的40%關稅沖擊。令人玩味的是,就在同一天,白宮宣布將"對等關稅"的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為談判留下最后窗口。
消息一出,太平洋兩岸的日韓兩國反應形成鮮明反差。日本首相石破茂立即表態"非常遺憾",直言日方不會在關稅問題上輕易妥協。這種強硬姿態背后,是日本已與美國進行七輪部長級對話的現實付出,更有參議院選舉在即的政治考量——支持率下滑的政府不敢在貿易問題上示弱。
李在明(資料圖)
反觀韓國,新總統李在明上任剛滿一月,面對25%的相同稅率卻顯得異常平靜。韓國政府聲明將優先推動自身經濟改革,以縮小對美貿易順差。這份克制源于新政府內政優先的戰略:與其對抗歷史遺留問題,不如先穩定美韓關系根基。兩個盟友的不同應對策略,折射出各自迥異的國內政治氣候與外交處境。
特朗普的信函中藏著鋒利刀刃:他警告各國,若采取報復性關稅,美國將立即加征同等額度;但同時承諾,若相關國家開放市場并消除貿易壁壘,"關稅稅率可以向上或向下調整"。這種胡蘿卜加大棒的設計,本質上是一場高壓談判游戲——以關稅為籌碼迫使貿易伙伴讓步。
特朗普(資料圖)
關稅陰影下,美國財長貝森特卻火速向中國伸出橄欖枝。7月7日接受CNBC采訪時他明確表示:"將在接下來幾周與我的中國同行會面"。更值得注意的是他釋放的新信號——期待中美合作領域"從貿易擴展到其他領域"。這番表態距離6月10日倫敦經貿磋商取得新進展僅過去四周,時機選擇耐人尋味。
對特朗普來說,中美兩國目前達成的關稅共識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中方并沒有繼續下調稅率,或者徹底取消稀土出口管制。在此背景下,對中國的貿易合作伙伴施壓,就是在間接逼迫中方讓步。不過,美方也清楚,對全球其他國家的關稅威脅同樣不可長久,畢竟任由關稅戰升級,只會給美國市場造成嚴重沖擊。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一邊對亞洲供應鏈關鍵國家揮舞關稅大棒,一邊又向中國發出談判邀約,本質上構成一套組合拳。其深層意圖可能是通過對華貿易伙伴施壓,間接逼迫中方在后續談判中作出更多讓步。畢竟當前中美達成的關稅共識,距離美方徹底取消稀土出口管制等核心訴求尚有距離。
市場已用真金白銀投下不信任票——消息公布當日,美國股市主要股指應聲全線下跌。這延續了4月2日特朗普首次宣布"對等關稅"時的市場恐慌。歷史經驗表明,貿易保護主義從來都是雙刃劍。當8月1日最終期限來臨,無論這14國選擇抗爭還是妥協,全球供應鏈的震蕩已在所難免。而美財長對中國的特殊姿態,或許預示著更大的棋局正在展開——在這場多邊博弈中,中國的應對將牽動世界經濟最敏感的神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