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人喜愛薄荷,夏日穿行老舊街巷,不時可看到翠綠的薄荷。
“薄荷,人多栽蒔。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莖,赤色”,這是李時珍說的。好像只要有雨水,它就能像風一樣生長。“其葉對生,初時形長而頭圓,及長則尖”,盛夏時節,薄荷應合著陽光的節奏拔節,葉片或圓或尖,幾乎看不見葉柄,生命的綠意,蓬勃地燃燒著。
它的模樣,與荷有些距離,與荊芥倒似近親。“貓以薄荷為酒,謂飲之即醉也。”這是《發蒙記》上的記載。因此有人稱,薄荷是貓的“酒”。陸游有詩云:“薄荷花開蝶翅翻,風枝露葉弄秋妍。”陸放翁眼中的薄荷,實際上是荊芥,人稱貓薄荷。
薄荷種類繁多,有糖果薄荷、香水薄荷、胡椒薄荷、漿果奶油薄荷、蘋果薄荷等。炎熱之時,采摘幾片薄荷鮮葉放在身邊,清涼襲人,煩暑頓消,肌膚留香。
薄荷的莖葉在陽光下曬干,是一味中藥。薄荷全草每年可收割兩次,第一次在小暑至大暑間,第二次于寒露至霜降間,割取全草,曬干。據說,薄荷葉曬干放在枕頭里,可緩解失眠。薄荷可食用,其主要食用部位為莖和葉。古人將薄荷切碎制作菜羹食用。明代《救荒本草》中有薄荷“救饑采苗葉,煠熟換水浸去,辣味油鹽調食”的記載。如今人們直接在菜肴里加點薄荷葉,以此喚醒味蕾。薄荷煎雞蛋、炸薄荷、薄荷面餅、薄荷雞湯……隨你的雅興。盛夏時節,采摘幾片新鮮薄荷葉,兩三片檸檬,做成薄荷茶,齒頰留香,口氣清新,解暑氣,解表毒。
生活中,花露水里有薄荷,清涼油里有薄荷,牙膏里有薄荷,冰紅茶里有薄荷,口香糖里有薄荷。人們喜歡吃的薄荷糖,以白砂糖、薄荷為原料加工而成,食之清香爽口。薄荷不只在炎炎夏日給我們送來清涼,還有多種用途,小小的葉片寫滿了自然對生活的溫柔饋贈。
薄荷,這種滿載希望的翠綠植物,沁人心脾,仿佛每一縷氣息都蘊含著清新的詩篇,流淌而出,為平淡的日子披上一層生機盎然的綠意。揉碎一片薄荷葉,一股清涼油的味道就會迎面而來,如再稍停片刻,便會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薄荷的芬芳,不僅僅是一種氣味,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要保持內心的純凈與清新。生活中的苦難與壓力,或許會感到疲憊,但只要我們像薄荷一樣,始終保持堅韌與抱負,便能在逆境中找到光明和希望。
當第一縷陽光灑落在這一大片薄荷上,露珠在葉片上閃爍,仿佛無數顆晶瑩的鉆石。微風拂過,薄荷葉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宛如大自然的低語。每一片葉子都充滿了生機,仿佛在訴說著生命的奇跡。
薄荷的成長,讓我想起了人生的旅程。每個人都像那兩株小小的薄荷,起初或許微不足道,但只要心懷希望,堅韌不拔,便能在逆境中茁壯成長。那片貧瘠的土地,正如我們生活中的種種困境,看似無法逾越,卻正是我們成長的沃土。每一次的挫折與挑戰,都是我們生命中的養分,滋養著我們,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薄荷的成長不僅僅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更是一種生命的啟示。它告訴我們,無論環境多么惡劣,只要心懷夢想,堅持不懈,便能在生活的荒野中,開辟出一片自己的綠洲。
薄荷的芬芳,隨風飄散,彌漫在空氣中,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關于生命、希望與堅韌的故事。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在生活的旅程中,不斷追尋著屬于忻州人的那片綠意與芬芳。(文圖:米廣弘)
來源:忻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