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城鎮的教育局接到組織部的公函,要把借調人員打發到原來的單位。也就是說,借調人員從哪兒來的回哪去,本身并不會降級,也不會回到原來的學校教書,而是讓他們回到原來的學校,繼續為教育局辦事。教育局的在編人員只有二十個,而借調的人員居然達到四十多個。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的借調人員?
以前教育局是清水衙門,并沒有多少錢。現在教育局成了有錢的單位,一些不是教師出身的其他部門的領導爭相到教育局做領導。甚至他們要送很多錢,而教育局長的位置早已經明碼標價,只不過很多人不知道而已,只有內部的官員才知道怎么回事。以前一個小城鎮教育局長的位置只需要六十萬,而現在需要二百多萬,甚至能夠達到三百萬。倘若別的局的領導到了教育局,就很可能成為教育局長,幾年之后就把送出去的錢撈回來了。教育局長可以搞各種各樣的權力尋租,可以統一支配教育經費,而教育經費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有一個貪腐的教育局長,每年支配上千萬的教育經費,甚至支配過億的教育經費。各個學校每年都會收到一筆教育經費,用于教育支出,卻并不能收到真正的錢,而是先由學校墊資,花錢之后到教育局報銷。教育局長每年支配很多教育經費,還要承包各個學校的工程建設,承包校服,承包資料費,承包餐廳運營項目。在各種承包的過程中,教育局長可能公開招標,讓一些公司中標,而中標的公司每年給他進貢,送很多錢。當然他可以自己成立空殼公司,讓自己的公司輕松中標。除此之外,教育局領導還要控制老師進城和學生進城。老師進城需要花費幾萬塊錢,至少在五萬塊錢以上。小學生進城,需要花費一萬,中學生進程需要花費兩萬,而且這種花費水漲船高。
有城建局局長到教育局做局長,有畜牧局局長到教育局做局長,還有紀檢委的人到教育局做局長,只是他們人脈廣,甚至只是能掏得起錢,就能做教育局長。小城鎮山高皇帝遠,上級檢查不是那么頻繁,也查不出教育局長貪污腐敗的事。一旦檢查貪污腐敗,教育局長就很可能換位置。這個小城鎮不到十年的時間,教育局長的位置已經換過四任局長了,大多有一些問題,但并不會公開,而是實現了權力系統內部的運作。就好像教育局長是個肥差,應該有不同的人來擔任,而不同的人又分別交了錢。當教育局長的位置可以花錢購買的時候,這個位置就實現了競價排名。誰掏錢多誰就可以做,而且做了以后一定會想各種辦法搞權力尋租,把交的錢成倍賺回來。當教育局長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就會有人來查他的賬目,最終他會退下來,讓別的人擔任教育局長,或者說讓別的交錢購買教育局長位置的人來做局長。教育局長上任之后,要提拔自己的人,被提拔的人大多都交了錢,因為教育局內部的每一個位置都是可以花錢購買的。但教育局有編制,不是教育局長能夠隨便改動的,于是教育局長授權之后,就可以把普通老師提拔到教育局,讓他們擔任一定的職務。而普通老師早已經交了錢,就是為了到教育局做官。
教育局內的官員早已經官滿為患,一個正局長,四個副局長,兩個辦公室主任,一大堆科長,科長手下還有科員。想要精簡機構,根本不可能,因為每一個官員都掏了錢,而且底下有很多私下交易,關系錯綜復雜。倘若不是上級檢查紀律,不是組織部發了公函,教育局也不會痛下決心,讓借調人員回到原來的學校。但借調人員并不會回去做老師,而是仍然擔任教育局內部的官員,仍然為教育局做事。他們不會回到鄉下學校,而是會在城里學校選一個位置,讓學校專門為自己騰出一間辦公室,其實增加了學校的負擔,但他們是領導,城里學校的校長并不會和他們計較,而是會按照他們的要求來辦。按理說,他們的人事關系在哪個學校,就應該回到哪個學校,不能在教育局做官了。但他們并不會這樣,倘若回到原來的學校教書,就等于被免官了,面子上過不去,而上級也沒有硬性規定,只是讓他們搬出教育局,至于到哪里去,沒有硬性規定,他們只能自己找地方。
這種變化只是為了應對上級檢查,也是權益之計。就像刮了一陣風,過一段時間就沒事了。他們會官復原職,主要還是搬回教育局辦公,又算教育局的領導。他們畢竟為了做領導花錢了,教育局長不能忽視他們這種行為,就不能免除他們的官職,也不能讓他們回到原來的學校教書。學校總是缺少老師,就是因為他們占著教師編制,卻沒有教書育人。整個教育體制出現了問題,受到官場不良風氣的影響,搞權力尋租,每個官員的職位都可以花錢購買,出價高者獲得。一個小城鎮的教育局就有那么多的借調人員,倘若看市級或省級教育局,或許借調人員會更多。看似只是借調,其實是轉正之前的排隊。教育局原有編制的人員退休,或者調到別的局,就會空出一個編制崗位。借調人員想要轉正,就要再次花錢,而且仍然要按照競價排名的原則。誰掏錢多,誰就可以立刻轉正,誰關系硬誰就可以立刻轉正,不然仍然算是借調人員。但這種借調人員仍然算教育局內部認定的官員,教育局認為他們是官員,老師和學生也認為他們是官員,但他們并沒有教育局的編制,仍然算是事業單位的干部,而老師也算事業單位的干部。他們的人事關系都在學校,甚至很多都在農村學校,能夠占用學校評高級職稱的名額,輕松評上高級職稱,還能夠實現工資掛鉤。倘若在教育局評職,會非常困難。他們寧可把關系放在農村學校,也不愿意放到教育局,因為放到教育局之后,他們的職稱待遇會自動降級,工資就變少了,而放到農村學校工資檔次會提高很多,而且掙錢很多,還能夠領著國家發的下鄉補貼,何樂而不為?
倘若不是上級檢查,組織部就不給教育局下公函,人們還不知道教育局借調人員那么多。借調人員會到城內學校辦公,等到檢查的風投過了,他們會重新回到教育局,而這種檢查式的改革也像一陣風,并不會持久。如此來看,小城鎮教育局借調人員那么多就比較合理了,似乎是市場經濟運作的結果,而教育局內的官職早已經明碼標價,暗地出售了,當然,這種態勢也就無法改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