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季度末,國內量化私募行業的百億梯隊名單迎來劇變。一份覆蓋全行業的資產管理規模(AUM)圖譜顯示,曾穩居第一梯隊的靈均投資已跌出"四大天王"之列,衍復、明泓、九坤、幻方取而代之,成為新的行業領跑者。這場看似尋常的排名更迭,實則折射出量化行業在策略迭代、規模管理與市場適應性等多重維度的深層博弈。
在2025年二季度的AUM統計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幻方量化的表現。這家以"只出不進"策略著稱的頭部機構,其管理規模仍堅守在600億-700億區間,與衍復、明泓、九坤共同構成新的第一梯隊。據行業人士透露,幻方自2023年起逐步關閉新客戶申購通道,專注于存量資金管理,其規模穩定性得益于成熟的策略迭代機制與嚴格的風險控制。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靈均投資的"掉隊"。這家曾常年占據量化私募前四的機構,此次被擠出第一梯隊,落入500億-600億區間的第二梯隊。多位渠道人士分析,靈均規模下滑可能與2024年下半年以來的策略表現波動有關。"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靈均的中證500指數增強產品超額收益連續三個季度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部分機構客戶選擇贖回。"某第三方銷售平臺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靈均旗下產品凈贖回規模約30億元。
新晉"四大"之一的衍復投資,其崛起軌跡頗具代表性。這家成立于2019年的機構,僅用六年時間便躋身行業頂端,管理規模突破600億元。創始人高亢的履歷成為其策略能力的隱形背書: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得主、北大物理系保送生、麻省理工學院雙學位,曾任職于DRW Trading Group、Two Sigma等頂尖量化機構,擁有超10年全球策略研發經驗。
衍復的策略特點在于"高頻迭代+多因子覆蓋"。據接近該公司的人士介紹,其團隊每年投入超億元用于算力升級,量化模型的更新頻率保持在每周一次,遠超行業平均的每月一次。2025年二季度,衍復宣布關閉中證500、中證1000等指數增強產品的新客戶申購,這一決策被解讀為"主動控制規模以維持策略有效性"。數據顯示,其關閉申購前的三個月,相關產品凈流入規模達45億元,規模增速已接近策略承載上限。
在頭部格局重塑的同時,腰部量化機構的梯隊流動同樣值得關注。2025年二季度,蒙璽投資、微觀博易、千象資產等機構成功跨入100億-150億區間;進化論資產、龍旗科技等則晉級至150億-200億隊列;世紀前沿資產更是突破300億關口,成為行業中增速最快的機構之一。
千象資產的晉級路徑頗具參考價值。這家專注于CTA(商品交易顧問)策略的機構,在2024年商品市場波動加劇期間表現突出。其管理的"千象宏觀趨勢1號"年內收益率達23.6%,遠超同類產品12.8%的平均水平。據公司披露,其策略核心在于通過機器學習捕捉大宗商品的跨期套利機會,模型覆蓋全球80余個期貨品種,對黑色系、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尤為敏感。
龍旗科技則押注"AI+量化"的融合賽道。該公司2024年引入深度學習框架,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應用于上市公司公告解讀,構建了包含10萬+文本特征的另類數據池。其"龍旗智選量化"產品在2025年一季度實現超額收益7.2%,吸引了保險資金等長線資金入場,規模三個月內增長25億元。
對于晉級機構而言,如何平衡規模擴張與收益穩定性是共同挑戰。世紀前沿資產在跨入300億-400億區間后,迅速調整策略布局:將原有的50%資金配置于高頻策略,降至30%,同時增加中低頻基本面量化的占比。"高頻策略對資金容量敏感,當規模突破200億后,必須通過策略多元化來分散風險。"該公司首席策略官在內部會議中表示。
2025年二季度,量化行業掀起一波"封盤"熱潮,折射出機構對規模管理的審慎態度。除衍復外,寬德投資、睿郡資產等機構也相繼調整募集節奏,引發市場對行業生態的關注。
寬德投資的"渠道募集節奏調整"頗具代表性。這家以中高頻策略見長的機構,在2025年6月被曝計劃全渠道封盤,隨后公司澄清"無統一封盤計劃,僅為階段性調整"。但據渠道信息,其核心產品"寬德量化精選"已暫停新客戶申購,該產品規模在二季度末達180億元,較年初增長40%。"中高頻策略的最優規模通常在150億以內,超過這一閾值后,超額收益會明顯衰減。"某券商資管部負責人分析。
睿郡資產的動作則體現了主觀與量化的協同。該公司先是宣布董承非管理的主觀產品封盤,隨后創始人杜昌勇重啟新產品發行,據悉新產品將采用"主觀+量化"的復合策略,其中量化部分由前九坤基金核心成員負責搭建。這種模式試圖結合主觀投資的長期視角與量化策略的短期效率,在震蕩市中尋找平衡。
在規模管理之外,技術迭代成為量化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幻方量化盡管規模穩定,但在AI模型投入上持續加碼,其2025年一季度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30%,重點布局自然語言處理與另類數據挖掘。九坤則在量子計算領域與高校合作,嘗試解決傳統算力瓶頸下的因子挖掘效率問題。
行業數據顯示,頭部量化機構的研發投入占比已普遍超過15%,部分機構甚至達到20%。"當策略同質化加劇時,技術壁壘成為唯一護城河。"量化投資與機器學習公眾號創始人表示,"2025年的競爭,本質上是數據處理能力與算法迭代速度的競爭。"
量化行業的快速發展,也面臨著監管與市場的雙重挑戰。2025年二季度,證監會就"量化交易影響市場流動性"開展調研,引發行業對交易頻率、持倉集中度等指標的關注。部分機構已提前調整策略,降低日內回轉交易占比,增加中長期因子權重。
從市場環境看,2025年以來的震蕩市對量化策略提出新要求。數據顯示,上半年中證500指數增強產品的平均超額收益為8.5%,較去年同期下降2.3個百分點。"波動率收窄導致趨勢跟蹤策略失效,迫使機構轉向多因子融合與橫截面分析。"明汯投資在中期策略報告中指出。
這場量化江湖的變局,既是行業成熟的必經之路,也是機構適應市場的自我革新。對于投資者而言,頭部機構的更迭提醒我們:在這個技術驅動的領域,沒有永恒的王者,只有不斷進化的幸存者。而新"四大天王"能否延續優勢,靈均等機構能否重回巔峰,將是未來一年量化行業的最大看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