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和田玉,藏著半部中國美學史。作為籽料皮色中的兩大經典,一者如金輝映雪,一者似大地流霞;兩者雖本身都是白籽,可“性格”卻截然不同:
灑金皮是那意氣風發的弱冠俠客,金袍飛揚,橫身上縱馬就要仗劍天涯;黃皮則是含笑靜默的智者,一抔黃褐似能耀出千年繽紛。
皮色之美:大自然的兩種筆觸
明代《玉紀》載:“灑金為上,其色正而不妖”,足見灑金籽料自古便為藏家所重。
其色金黃俏麗,遠看如金粉輕灑,濃處沉淀金光含蓄,淡處鋪抹金云暈染;近看則見細密云絮狀紋理,薄皮與玉肉形成經典的“金包銀”效果,既貴氣又清雅。
“千年紅,萬年黃”,黃皮沁色深沉醇厚,由表及里漸次暈染,如大地經年積淀,古人視之為“天地歲月的印章”。
黃皮色階豐富,淺處若蜜水透光,深處似古銅凝輝,尤其適合表現巧雕的層次與意境。
玉質解密:從礦物學到審美體驗
灑金皮皮色薄而聚、玉質緊密,透閃石層層交織如“金絲軟甲”,故油性出眾。
打燈觀察,可見玉肉呈“粥樣凝脂感”,光線柔和漫射,皮色玉肉過渡自然,呈現出“金絮融玉”的效果。
黃皮中鐵離子深入玉肉,填充了結構間隙,玉質更為渾厚,尤其沁透部分糯如“年糕”。
“黃沁盤后賽老蜜”,優質黃沁料經年盤玩后,油性愈發瑩潤,沁色部分逐漸透亮,最終“玉化”可達老熟料效果。
收藏價值:文化與品質的雙重考量
灑金皮因其皮色鮮活、玉質純凈,歷來是宮廷作玉的優選,象征“金玉滿堂”的吉祥寓意;道家視其蘊含“金氣”,有著招財納福、辟邪護身的妙用。
黃皮則以其古樸感與盤玩變化,深受資藏家青睞,在清代,滿沁黃皮籽料被用作黃玉的替代品,因其色澤相似且存世稀少,尤為珍貴。一塊沁色老熟的黃皮籽料,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灑金皮皮色活泛,飛揚耀燦,少年氣骨,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中青春的奔跑;黃皮色調沉穩,內斂韜輝,滿眼含笑,展現著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從容與智慧。
你的氣質,決定你的選擇。若你向往"鮮衣怒馬少年時",灑金皮的明快或能燃起你的熱情;若你追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黃皮的沉淀或許更合心意。
玉友們更喜歡哪種皮色呢?歡迎大家分享!下期御府君將帶您直擊[灑金皮鑒真現場]:5分鐘教您識破染色假皮,鎖定真正的“金裹羊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