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場上俄空天軍遭遇慘重損失,中國空軍看到后卻感到慶幸,還好在建設空軍對地作戰力量的時候,我們選擇了“學美不學俄”。
接下來我們不妨來對比一下美俄在對地攻擊思想上的差異,談談中國空軍對地攻擊思想方面的革命性變化。
【中國空軍駕駛戰斗機發射制導武器】
對比美俄空軍的對地攻擊思想
先來說說美俄空軍對地攻擊思想最大的不同。
簡單來講就是,美國空軍力求點一點的精準打擊,俄空天軍繼承前蘇聯的空戰思想,更喜歡點對面的猛火壓制。
回顧美國自海灣戰爭后參與過的多場局部戰爭,不難發現美國空軍越來越擅長以精確制導彈藥率先摧毀對手關鍵設施以及高價值目標。
【海灣戰爭中的美空軍戰斗機】
這能在第一時間削弱對手的有效作戰力量,從而便于美陸軍部隊控制戰場。
甚至在一些戰爭中,干脆出現了美國僅借空軍之力,就摧毀了對手的地面大部隊,以至于美陸軍加入后,不用費多少功夫就占據了戰場優勢區域。
舉個例子,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空軍就對伊拉克投放了數量驚人的炸彈及導彈,其中數量僅占總投彈量8.36%的精確制導武器,卻至少摧毀了伊拉克軍隊超過一般的高價值目標。
【海灣戰爭中美空軍發射制導武器】
俄羅斯就完全不一樣,其傾向于在戰爭伊始先劃定打擊目標區域,然后短時間內在目標區域投放大量彈藥,以密集火力摧毀敵方防御體系,再由陸軍為主推動戰線。
就以俄烏戰爭為例,俄空天軍一開始對烏克蘭開展了高密度火力轟襲,緊接著俄地面部隊從不同的方向逼近烏克蘭首都基輔,以期快速攻占基輔,“擒賊擒王”。
而在俄空天軍完成高密度火力轟襲后,其就基本被當成“機動炮兵”使用,不再對烏克蘭目標施加強火力,這反倒給烏軍提供了與俄軍斡旋的余地。
【俄烏戰爭最開始俄空天軍出擊強火力轟襲烏克蘭】
等烏克蘭抓住時機開始反擊后,俄空天軍因為前期對烏克蘭防空系統等裝備的摧毀不徹底,最終付出了慘重代價。
比如2022年3月5日的時候,俄空天軍就在烏克蘭上空損失了大概10架戰斗機,這一天也被一些媒體稱為“俄空天軍災難性的一天”。
中國空軍對地攻擊思想革命
在上世紀結束與越南的長期纏斗后,中國解放軍便長期承平,除了通過軍事演習反思和查漏補缺外,對軍隊建設的觀點多來自參考分析國外戰爭。
【老山輪戰期間的解放軍】
像中國空軍對地攻擊思想這一塊,便因為被美軍在海灣戰爭中的表現重重沖擊,而堅定地選擇了“革命”。
從中國國防戰略來看,中國空軍幾十年來都奉行防御戰略,始終秉持著“不開第一槍”的原則。
這也使得過去中國空軍對作戰場景的設想停留在“被打-攜彈出擊-大規模轟襲-陸軍出擊掌控戰場-宣布自衛反擊目的達成收兵”,簡言之就是“和俄羅斯一樣充分繼承了蘇聯空軍的作戰思想”。
【九十年代的中國空軍訓練】
但通過海灣戰爭,我國意識到中國空軍的作戰思想落伍且僵硬,若是碰上美國這樣擁有強大空軍部隊的“敵人”,等人家一輪空襲結束,恐怕絕大多數戰斗機一類的高價值目標都被精確制導武器摧毀徹底了,還談什么反擊?
就這樣,中國開始“改革”空軍作戰思想,也學美國大力發展各種精確制導武器。
從2006年開始,中國空軍的對地精確制導武器進入“井噴”式發展階段。
【中國空軍駕駛戰斗機發射制導武器】
發展至今,就連美國也不得不承認,對上如今的中國空軍,便是美國怕也討不到多少好處。
參考資料:
【1】《海灣戰爭》 百度百科詞條 【2】《美國空軍將走向何處》 中國青年報[2015.10.16.] 【3】《俄空天軍遭遇災難性一天》 澎湃新聞[2022.3.1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