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街坊鄰里閑聊時,總有人提起重慶賴大哥家的事。說起來也不算啥驚天動地的大事,就是賴大哥家里,因為錢和情分鬧了場不小的別扭,最后經人調解才算有了個了結。這事兒說起來,還得從幾十年前的日子慢慢聊。
賴大哥年輕那會兒,日子過得不算太平順。那會兒,他跟孩子們的媽媽過不到一塊兒去,后來因為外頭有人,就和原配離婚了。他和原配離婚的時候,倆女兒還小,便跟著媽媽過日子,賴大哥雖說按月給著撫養費,可真論起陪伴,確實沒怎么盡到當爹的責任。女兒們打小在沒多少父愛的環境里長大,心里對賴大哥這個爸爸,總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有怨,也有層隔著的距離。
就這么著過了好多年,大概是賴大哥自己也覺得這些年對女兒們有虧欠,在去年的時候,他把手里兩套開發商抵押的永川房子,過戶給了倆女兒。那兩套房子加起來值六十多萬,按說,這也是當爹的一份心意,想借著房子補補這些年缺的父愛。
可誰也沒料到,今年五月的時候,賴大哥才知道,倆女兒把這兩套房子都賣了。巧的是,這時候他自己這邊正犯難——生意上不順利,前前后后欠了一百多萬的債,實在扛不住了。看著女兒把房子賣了,賴大哥就想著,能不能讓閨女把賣房的錢拿回來點,幫著自己還還債。
賴大哥把這話一跟倆女兒說,家里的矛盾就起來了。小女兒直接就說了,當初因爸爸出軌才與媽媽離的婚,這些年也沒怎么管過她們,給房子那是補償,哪能算是借的?姐妹倆本來還打算等姐姐坐完月子,商量著給爸拿點錢支援一下,結果爸爸這么一公開說要她們還錢,姐妹倆都覺得挺寒心的。
賴大哥這邊也有自己的理,他梗著脖子說:“我是她們的爹爹,輪不到她們來教育我,該給的撫養費我可沒少給。”兩邊各說各的理,誰也不肯讓誰,好好的父女情分,就這么被錢和過往的疙瘩攪得挺僵。
后來,重慶廣電第1眼的記者聽說了這事兒,特地過來幫忙調解。記者也沒急著說誰對誰錯,就拉著兩邊坐下來,把心里的話都攤開了說。一邊是當爹的難處,欠著債確實熬不住;一邊是閨女們心里的委屈,那些年缺的陪伴和溫暖,不是說補就能補回來的。就這么來回勸著,把各自的想法和底線都擺出來,總算慢慢找到個平衡點。
最后,商量出的結果是:倆女兒各自留下二十萬,然后分別給賴大哥現在的媳婦轉三十萬,倆人加起來正好六十萬,專門用來還賬。當時就白紙黑字簽了協議,寫明了這之后再沒任何債務糾紛,過去的、現在的,全都一筆勾銷。
這事兒傳到網上,好多人都跟著議論。有位叫“青銅騎士”的網友說:“這一下算是徹底結清了。本來給孩子錢是想彌補父愛,結果沒把握住分寸,現在又回到最初的狀態,這樣,孩子也不用有什么負擔了。”底下還有人跟著搭話,說可不是嘛,當爹的要是早把這份心放正了,當初多花點時間陪陪女兒,也不至于到今天用房子來算這筆賬。
也有人說,閨女們能拿出六十萬,其實也算仁至義盡了。畢竟過去那些年的虧欠,不是一套房子、一筆錢就能抹平的,但眼下幫著還了債,往后各過各的,倒也干凈。還有人感慨,父愛這東西要是摻了太多后來的算計,就變了味。本來是想借著房子暖閨女的心,結果弄成了一筆明明白白的賬,雖說最后結清了,可那份情分多少還是打了折扣。
其實,說到底,這事兒繞不開“情”和“理”兩個字。賴大哥年輕時犯的錯,在女兒心里留下的印子,不是一套房子就能抹平的;可真到了自己扛不住的難處,想讓女兒搭把手,也得顧及著女兒心里的委屈。最后這樣的結局,賬算清了,或許也是一種解脫——女兒不用再琢磨著“補償該不該還”,賴大哥也不用再惦記著“養育之恩該怎么要回”,往后各自好好過日子,或許比糾纏著過去更實在。
家庭里頭的事兒,有時候把界限劃清楚,把話說透了,未必是壞事。至少少了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牽絆,日子才能過得更踏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