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瑟瑟發抖就是反抗
文/張二棍
蚯蚓被挖出來,光溜溜的
蠕動著。被剁成兩截,三截
無數截……,蚯蚓,蚯蚓……
默默蠕動的蚯蚓
被掛在鉤子上
被放在水面下
被抬出水面
變成了一條光溜溜的魚
還是,扭來扭去
就是不屈服
就是不喊叫
它們光溜溜的樣子
比衣不蔽體的窮人
還窮,還絕望
還傻
——總以為
疼得瑟瑟發抖,也算反抗
賞析
今天分享的是《詩刊》年度青年詩人張二棍的詩《瑟瑟發抖就是反抗》,這首詩的書寫視角和構思是相當獨特的,詩人將蚯蚓和魚,以及人無縫銜接,三個意象的組合讓詩歌有了深刻的揭示力。詩人通過寫蚯蚓和魚,把它們的經歷轉嫁到底層人民身上,表現了他們的絕望和傻,這句“總以為疼得瑟瑟發抖,也算反抗”,從肢體到心理對人物進行了深層刻畫,反映了現實的殘酷和無情。這也讓我們看到,只有自立自強,人生才有出路。此詩具有強烈的視覺和心理沖擊,間接激發了生存的哲學思考。
先來看詩人對蚯蚓的描寫,被挖出,光溜溜,蠕動著,被剁成好幾截,默默蠕動,被掛在鉤子上。詩人將釣魚前準備餌料蚯蚓的過程寫細致,且表現了一種生命狀態,這是蚯蚓死亡前的最后掙扎,仿佛讓我們看到一個生活無望之人的最后掙扎和痛苦,讀來有幾分辛酸。在這里,蚯蚓象征了底層人民,似有任人宰割的痛苦經歷,最后就是垂死掙扎,直到生命消亡。
接著,詩人寫開始釣魚的過程,蚯蚓被放在水下,又被抬出水面,如此反復,似乎暗示了底層人民被生活反復折磨,直至獻出生命。而蚯蚓變成的一條光溜溜的魚,又象征了底層人民用生命換來的一點回報。緊接著,詩人對魚進行了更深入的書寫,光溜溜,扭來扭去,不屈服,不喊叫,表現出一種倔強的個性,這是從蚯蚓的蠕動進化而來的,魚比蚯蚓在反抗上進了一步,但是,還不夠,這是出于生理本能上的反抗,還觸及不到精神層面的反抗,這種隱忍式的反抗,最終的結局同樣如蚯蚓一樣,死得窩囊。
最后,詩人將魚和人進行比較,“比衣不蔽體的窮人/還窮,還絕望、還傻”,筆者認為,這是詩人的反向書寫,這一對比最終是為了突顯窮人的窮、絕望和傻,這是詩人對現實的最本質的揭示。而最后,魚疼得瑟瑟發抖同樣是對人的暗示,從魚本能的反抗過渡到人,而人往往表現出一幅可憐,讓人同情的狀態,本以為這樣就能逃過命運的劫難,而現實是無情的,不以人的可憐無助而自行改變的。這種被動的瑟瑟發抖的反抗是無用的,只有主動的反抗,從生理向心理轉變的反抗才是有效的。
詩人通過幾個意象的串連,深刻揭示了現實和人性。詩中寫物最終是為寫人服務的,從蚯蚓和魚在面臨死亡時的反映,再聯想到人,這三者命運的悲劇,深刻揭示了底層人民的弱小無助。在張二棍的眾多詩歌中,反映底層人民生活現狀是核心主題,或許同是同層出身,才有如此犀利地表達和發人深省地觸動作用。這首詩有其消極悲觀的特性,但是反抗的最后呈現,也是一種精神指引。
拋磚引玉,就詩論詩,以寫代學,至此,就結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區交流。
詩人簡介
張二棍,本名張常春,山西人。曾獲《詩刊》年度青年詩人獎、華文青年詩人獎、李杜青年詩人獎、 《詩歌周刊》年度詩人等,參加第 31 屆青春詩會,2017 年度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現為山西文學院簽約作家,出版有詩集《曠野》《入林記》 等。
往期詩評
格命草
格命草,自稱詩者,讀睡詩社創辦人,《讀睡詩選》主編,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主編出版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目前選評經典詩歌,名人名詩600余首,《格命草詩評(一)(二)(三)(四)(五) (六)》已完成,詩評系列叢書正在持續創作中。付費評詩,付費寫詩評集,付費推廣詩歌,個人詩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 gemingcaoa 詳談)。
關注格命草,一起讀經典
格命草主編出版詩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