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9日,張延廷出生在臺灣省臺南,祖籍山東青島。小時候成績就好,腦子靈活,1976年考進臺灣空軍幼校,愣是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后來1978年進了空軍官校,1982年還是以第一名畢業(yè),拿到了飛行員資格。這家伙不光會飛,還會念書,后來在政戰(zhàn)學校(現(xiàn)在叫“國防大學”政治作戰(zhàn)學院)拿了法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照樣是第一名畢業(yè)。更牛的是,他還是臺灣空軍第一個在現(xiàn)役期間當上正教授的將領,學術和實戰(zhàn)兩手抓。
畢業(yè)后,張延廷直接進了臺灣空軍第12戰(zhàn)術偵察機隊,開始飛F-5E戰(zhàn)斗機。那時候冷戰(zhàn)還沒結(jié)束,他經(jīng)常得去攔截闖進臺灣領空的蘇聯(lián)飛機,比如轟炸機、運輸機什么的。有資料說他技術過硬,判斷冷靜,多次成功把蘇聯(lián)飛機趕走。后來他又改飛F-104偵察機,專門跑去大陸偵察軍事情報。任務可不簡單,從浙江溫州到廣東澄海,甚至還飛過釣魚島,拍解放軍的機場、雷達站、港口。這活兒風險高,天氣差的時候還得硬著頭皮飛,但他每次都能安全回來。
張延廷的仕途也是一路高升。從基層飛行員干起,他當過空軍司令部政戰(zhàn)主任,管政治教育和宣傳;后來升到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負責軍事情報;還做過空軍官校校長和空軍航院校長,帶出一堆飛行員和軍官。2015年,他晉升中將,當上臺灣空軍副司令,直到2020年5月1日退役。退役時,他是臺灣空軍最后一個親自飛去大陸偵察過的飛行員,挺有象征意義的。他的軍旅生涯拿了42座勛章和獎章,包括陸海空軍甲種二等獎章和四等寶鼎勛章,成績單亮瞎眼。
退役后,張延廷沒閑著。他去了清華大學當榮譽講座教授,教國際關系和軍事戰(zhàn)略,還在政治大學和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當顧問,給臺灣的國防政策出謀劃策。他還加入了國民黨,干過臺北市黨部副主委。2024年初,他開了個YouTube頻道叫“張延廷將軍”,聊時事、評兩岸關系,粉絲不少。他的博士論文研究大陸在臺海的軍演,寫了1000多篇社論和論文,腦子里裝的都是軍事和戰(zhàn)略的干貨。
2024年,他跟另一個退役將領于北辰杠上了,因為言論沖突還打了官司,最后勝訴,對方賠了他20萬新臺幣。同年8月,他公開說想選立法委員,代表國民黨揭民進黨的短,喊話“臺灣快不行了,得少點黑暗”。
張延廷這句“兩岸要打就在福建打,不要拿臺灣當主戰(zhàn)場”不是隨便說的。2024年,他在某個電視節(jié)目里聊臺海局勢,提到臺灣城市化程度高,高樓多、人口密,真要打起來,哪怕贏了也得滿目瘡痍。所以他提出個思路:與其在臺灣本土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把戰(zhàn)場推到福建去。福建離臺灣近,大陸要是動手,很大可能會從那兒集結(jié)部隊。臺灣要是能集中火力,把導彈全瞄準福建發(fā)射,或許能把解放軍擋在海峽對岸,保住自己不被炸成廢墟。
這個想法聽著挺直接。他覺得現(xiàn)代戰(zhàn)爭就是拼速度和火力,福建地形多山,沿海又有港口,是個關鍵節(jié)點。臺灣要是先下手為強,打亂對岸節(jié)奏,說不定能爭取點主動。這不光是軍事上的考慮,也有點保護臺灣老百姓的意思。畢竟,誰也不想家門口變成一片焦土。
不過,這話一說出來,問題也跟著來了。先不說臺灣有沒有這個實力,單看導彈數(shù)量和射程就夠嗆。大陸的防空系統(tǒng)也不是吃素的,真要動手,解放軍可能壓根不給臺灣喘息的機會,直接壓過來。張延廷的思路是“主動防御”,但現(xiàn)實里,這一招風險太高。萬一打不準,或者沒打疼,反而激怒對岸,臺灣可能吃不了兜著走。更別提國際社會了,這種先發(fā)制人的打法,搞不好讓臺灣在外交上更孤立。
軍事專家也潑了冷水。有人分析,現(xiàn)代戰(zhàn)爭不是你想在哪兒打就在哪兒打,大陸的遠程打擊能力強,臺灣的導彈還沒飛到福建,估計自家陣地先被端了。還有人覺得張延廷低估了解放軍的反應速度,高估了臺灣的火力協(xié)調(diào)能力。這想法聽著豪氣,實際操作起來,怕是九死一生。
張延廷這話一放出去,網(wǎng)上立馬炸了鍋。臺灣內(nèi)部吵翻天,有人覺得他敢想敢說,至少考慮了怎么保住臺灣;也有人罵他異想天開,壓根不現(xiàn)實。沒幾天,臺灣當局就出來表態(tài),說得很官方:“我們的政策是防御為主,不主動挑釁。”意思很清楚,跟張延廷劃清界限,不想背這個鍋。
大陸這邊反應更硬。外交部發(fā)言人直接點名,說這是“危險的挑釁”,妄圖改變現(xiàn)狀只會“自取滅亡”。軍事評論員也放話,臺灣要是敢這么干,解放軍的反擊會讓它毫無還手之力。兩岸的口水仗打得熱鬧,但實際行動上,雙方都沒動真格。
張延廷呢?面對鋪天蓋地的批評,他后來又上節(jié)目解釋,說自己只是想提醒大家,臺灣不能光等著挨打,得想想怎么少受損失。可惜這話沒啥用,輿論還是把他當靶子。慢慢地,他的曝光率降了,有些大學取消了跟他的合作講座,說是怕惹麻煩。他雖然還在媒體上露面,但聲音沒以前那么響亮了。YouTube頻道還在更新,話題卻更多轉(zhuǎn)向兩岸和平,不再老提“福建戰(zhàn)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