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一口價”可謂統治了2025年上半年的賣車市場,除了像、、等新勢力參與外,還有、、等傳統車企,都加入了促銷大軍當中。
不過剛剛過了7月,比亞迪剛宣布取消“限時一口價”的購車政策,緊接著像騰勢(參數丨圖片)、、、等品牌也同步宣布取消一口價政策,對于近期想買車的朋友真的是晴天霹靂一樣,還沒看車,價格先漲起來了,究竟車企是在玩新花樣還是咱們真錯過了蛋糕?今天我們來捋一捋。
先說結論,“限時一口價”取消是真的,但沒有購車補貼是假的。
一口價的取消,對買車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比如比亞迪,一口價期間10.28萬元就能拿下DM-i智駕版,要知道這可是帶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的中型車,以往最起碼也得15萬,現在一口價10萬出頭拿下,你就說吸不吸引吧。
海豹07
其余像智己,指定智己LS6一口價19.49萬,廣汽豐田威蘭達一口價12.98萬,上汽通用別克昂科威一口價16.99萬等等,或許這些車型曾經是我們的心頭好,只因為價格問題錯過了,但現在限時一口價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但是6月一過,機會變泡沫。
看著是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機會,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車企們突然“激流勇退”呢?
第一個原因,是廠家利潤。一口價對于買家固然是開心的,但車企需要盈利才能維持生存。工信部數據顯示,2025年1-5月汽車行業平均利潤率為4.3%,仍低于下游工業企業的5.7%,像比亞迪2025年Q1財報顯示,單車凈利潤同比下滑40%,部分新勢力毛利率跌破10%,再加上供應商的壓力,車價降低供應商盈利降低不說,能不能收款都成問題。
第二個原因,是國補政策調整。上半年由于國補、地補等優惠政策力度大,很多地區的買方市場火爆,像重慶、鄭州、沈陽等十幾個地區,還沒到6月底補貼名額就滿了。所以新的國補政策,會改為“分領域制定落實到每月、每周的使用計劃”,等于是官方下場調控補貼分配,國家都下場了,車企自然得讓步。
那沒了一口價,是不是意味著咱們消費者的買車優惠沒有了?并不是。
除了2025年原有的一些國四及以下車型報廢補貼(買純電補兩萬,買≤2.0升排量燃油車單臺補貼1萬5),置換補貼(買電車單臺補貼≤1萬5,買燃油車單臺補貼≤1萬3)外,各地區還有新的補貼。
據不完全統計,進入2025年7月以來,像比亞迪、特斯拉、吉利、大眾、小鵬等超過10家主流車企,都推出官方購車優惠,涵蓋純電、增程、燃油等全品類車型,部分車型降價幅度高達15%,疊加金融貼息、置換補貼等政策,終端優惠的價格,甚至會比此前的“一口價”更加優惠。
而且部分地區還新增優惠政策,比如河南省發布的,在7月內新購買售價為20萬元及以上,搭載鴻蒙車機系統及華為途靈平臺的新能源汽車,且在河南省內上“豫”牌的,給予每輛車3000元的現金補貼,數量總計2000臺,也就是說不僅有問界、智界,像深藍、嵐圖等搭載鴻蒙車機系統的車型一樣能享受優惠。
其余地方,像北京市東城區、豐臺區、大興區等發放汽車消費券,其中大興區汽車消費券總金額達1500萬元。深圳市新能源車最高補貼1萬2等等,力度都不小。
雖說大部份一口價取消,但在一些品牌的官網上,依舊明確表示有一口價。比如上汽通用別克的昂科威plus、昂科威S、君威、君越、GL8系列,凱迪拉克XT4/5/6、CT5以及名爵MG7,都分別在各家的官方上打出限時一口價的標簽。
最終售價有優惠之余,車型選擇也多了,而且國家下場每月調控,補貼名額相對也有保障。相比起上半年比較混亂的“一口價”優惠,下半年買車相信會更更加靠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