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俄軍發起三年戰爭以來最大規??找u,一天之內投送728架無人機、13枚導彈,烏克蘭全境響起警報。這不是突發,而是常態。過去一周,俄軍用無人機和精確炸彈“平推”烏克蘭陣地,一邊打空軍援送來的家底,一邊試探烏軍還有多少人能上場。
結果俄軍俘虜里開始出現喝醉的女兵。蘇梅方向,烏軍派出一支由三十多名女性組成的突擊隊,一半以上被打掉。被俘女兵身上有明顯酒味,不是慶功,是壯膽。
這才是真正讓人心驚的——不是“女性上陣”,而是烏軍兵員系統已經破產到這種地步:把沒受過完整訓練的年輕女性塞進步兵陣線,讓她們靠幾口伏特加硬撐戰斗壓力。
這不是個案,而是系統性塌方。
先看數據:據俄國防部通報,7月上旬烏軍平均每天損失超過1200人,月損高達5萬人,而補充不到3萬。即使不完全相信俄方數字,北約內部的估計也顯示烏軍傷亡遠超公開通報水平。烏克蘭原本總人口約4000萬,戰爭三年、東部人口流失、青壯年逃亡、戰死和致殘,眼下真正還能用來打仗的只剩不到300萬。
90萬“烏軍總人數”是個賬面數字。一線能調動的兵力,只有不到40萬人,且缺乏系統輪換,很多部隊常年在高壓下連續作戰,逃兵成風,心理崩潰已成常態。戰斗前喝酒,其實已經算“輕度應對”。很多人根本上了戰場都不敢抬頭,甚至主動投降。
連澤連斯基都公開承認,在很多戰場,烏軍與俄軍的兵力比達到了1比8。換句話說,你上一個連,俄軍上一個團。
人不夠怎么辦?烏克蘭政府的“對策”只有兩個字:往下挖。把征兵年齡從25歲調到18歲,甚至有媒體稱16歲的孩子也被登記入冊;把女性大規模拉入戰場,“性別平等”變成人力危機的遮羞布。
但這不是解法,只是續命。
戰場不是政治秀。你可以騙媒體、騙西方、騙國內輿論,但你騙不了前線的炮火。更何況,這一切在“武器”上也跟不上。美援逐步斷供,愛國者攔截彈庫存見底,德國、波蘭、法國都開始“精算”投入回報。沒人愿意把最后的導彈交給一支連指揮系統都頻頻崩潰的軍隊。
澤連斯基還想賭,他賭西方不敢放手,賭烏克蘭能拖死俄羅斯,賭再堅持一下奇跡就會來。但問題是,西方已經逐漸從“全面支持”轉向“限度下注”,俄羅斯卻在緩慢、穩步地推進——既不激進,也不松手,就這么一點一點地“碾”。
最諷刺的是:俄方愿意把6000具烏軍士兵遺體交還,烏方卻“不愿接收”。為啥?怕動搖國內士氣、怕家屬知道、怕輿論失控??僧斒w裝了整整幾個冷藏車,再也捂不住的時候,烏克蘭政府又被迫同意接收。這一進一退,恰恰暴露的是基輔政權對現實的回避和對崩盤節奏的恐懼。
這不是“失敗”那么簡單了,這是一場國力與社會結構的系統崩解。
不只是士兵打光了,連“打仗的能力”都在耗盡。訓練體系崩了、補給跟不上了、指揮鏈斷了、政軍協調塌了,甚至連死亡的“處理系統”都崩了。這時候還在強調“戰斗意志”,只能證明你除了意志,什么都沒了。
有人說,烏克蘭能撐到今天已經是奇跡。但一個國家靠“奇跡”活著,遲早會沒命。
這場戰爭不會以某一場“決戰”結束,它會像現在這樣,一天死1200人,一個城市一個城市丟,一個部隊一個部隊散,一個制度一個制度塌,直到整個國家掉進那個早已挖好的坑里。
澤連斯基是不是后悔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國家已經再沒資格后悔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