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戰略
美國國防反情報與安全局發布 《2025-2030 年IT戰略規劃》
據美國防反情報與安全局(DCSA)7月9日消息,DCSA當日發布《2025-2030 年IT戰略規劃》,明確六大目標:推進安全且可擴展的 IT 環境;推動創新和實現技術現代化;增強和培養熟練的數字化勞動力;建立伙伴關系并加強治理;優化安全和可擴展的云功能;加強數據管理,實現數據驅動的決策。該戰略將支持DCSA構建安全的數字生態系統,更對于為美國防部首席數字與人工智能辦公室提供必要的工具、平臺和治理至關重要。
美國國土資源部向哈佛大學發出行政傳票
據美國土資源部(DHS)7月9日消息,DHS當日宣布,已就其學生訪問和交流項目向哈佛大學發出行政傳票,要求提供國際學生的相關信息。據悉,DHS希望獲得該校自2020年1月1日起與移民法執行相關的記錄、通訊和其他文件。
歐盟委員會啟動歐盟儲備戰略,以應對潛在危機
據歐盟委員會7月9日消息,歐盟委員會啟動“歐盟儲備戰略”,計劃儲備食品、水、石油、燃料和藥品等基本物資,以應對潛在危機。該戰略主要行動包括:與成員國建立歐盟儲備網絡;通過信息共享加強識別儲備缺口;擴大歐盟層面戰略儲備,填補必需品缺口,并通過“救援歐盟”等舉措為醫療設備、住所、發電機等提供支持;加強運輸和物流,以便快速應對危機;促進軍民、公私及國際合作,高效利用資源。
英國與法國重啟防務關系,深化導彈、核以及先進武器開發等合作
據英國政府網7月9日消息,英國與法國簽署新國防合作協議,包括:建造可替代“風暴陰影”巡航導彈的下一代深度打擊反艦導彈;升級歐洲導彈集團“風暴陰影”巡航導彈生產線;聯合開發英國皇家空軍戰斗機的下一代超視距空對空導彈;啟動新型先進武器研發,包括高科技射頻武器,如微波武器和干擾器等;開發基于人工智能的同步打擊算法,增強導彈和無人機的殺傷力。
信息
中國清華大學推出強化學習SOTA新算法,可實現AI可靠決策
據MIT Technology Review網7月9日消息,中國清華大學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改進的強化學習算法DSAC-T(Distributional Soft Actor-Critic with Three Refinements),在性能上超越當前主流無模型強化學習算法,達到SOTA水平。該研究基于團隊此前提出的第一代算法DSAC的框架,通過引入期望值替代、雙值分布學習和基于方差的梯度調整三項關鍵技術,顯著提升了算法的穩定性和性能表現。這套技術方案可支持多個領域的智能系統模型訓練,包括端到端自動駕駛、具身智能機器人以及工程機械無人作業等場景。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深度學習算法,可僅利用RGB相機實現視覺控制機器人
據MIT Technology Review網7月9日消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提出一種基于視覺的深度學習方法,僅利用一個RGB相機實現通過視覺控制機器人高精度執行預定運動軌跡。該方法能對三維打印的柔性系統進行建模和控制,全程無需任何人工建模,取代了原本需要長達一個月的人類專家建模流程,更精準地處理材料、動力學特性或制造公差的變化。研究團隊預計本次方法將有助于仿生型軟硬混合機器人的部署,并有望降低機器人自動化技術的入門門檻。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揭示模型內部信息流動層級結構,可提升人工智能系統透明性
據MIT Technology Review網7月9日消息,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團隊首次系統性地分析了信息在跨模態交互中的流動路徑,可用于優化模型架構、減少冗余計算、提高推理速度,特別是在視覺問答(VQA,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圖像字幕生成等任務上提升性能。
新西蘭發布首個人工智能戰略,2038年或為其GDP貢獻455億美元
據新西蘭科學、創新與技術部官網7月8日消息,新西蘭推出首個國家人工智能戰略,旨在提升生產力并增強國家競爭力。新西蘭科學、創新與技術部長沙恩·雷蒂8日宣布,預計到2038年,人工智能可為新西蘭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高達760億新西蘭元(約合455億美元)。
日本Sakana AI公司提出新算法,融合了多個AI模型以解決復雜問題
據Sakana AI官網7月2日消息,日本人工智能公司Sakana AI提出一種人工智能協同算法自適應分支蒙特卡洛樹搜索(AB-MCTS),可讓多個大語言模型協同工作,通過交換和完善彼此的建議來解決復雜問題。該方法結合了深度搜索和廣度搜索的策略,能自適應地平衡探索與利用。在具有挑戰性的通用人工智能基準測試中,由ChatGPT、Gemini和DeepSeek等不同模型組合的團隊,其解題能力超過了任何獨立工作的單個模型。Sakana AI表示,這項研究的靈感源于自然界的集體智能,并已將該算法以TreeQuest的名稱開源,旨在推動人工智能協作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美國Figure公司計劃四年內部署10萬臺人形機器人
據Forbes網6月30日消息,美國機器人公司Figure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布雷特·阿德科克(Brett Adcock)表示,公司計劃在四年內部署10萬臺人形機器人。阿德科克透露,Figure的原型機已能在物流、制造等行業穩定執行任務,且最新設計的機器人成本已降低約90%。阿德科克預測,人形機器人最終將超越人類在多數工作上的表現,極大地促進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并從根本上改變勞動力市場。
生物
美國衛生部與原料藥公司Phlow合作擴大國內藥品生產
據ASPR官網7月9日消息,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戰略準備和響應管理局(ASPR)與美國原料藥公司Phlow公司合作,致力于擴大美國國內藥品生產能力,減少對外國資源的依賴。Phlow的新制造生態系統可生產15種關鍵藥物的起始材料、活性成分和成品劑型。該項合作旨在加強美國藥品供應鏈的彈性,確保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或大流行病等情況下,美國能夠獨立生產關鍵藥物。
歐盟啟動儲備戰略和醫療對策戰略,加強危機應對和衛生安全
據EU官網7月9日消息,歐盟委員會啟動“歐盟儲備戰略”和“醫療對策戰略”,旨在提升歐洲在危機期間的物資供應和衛生安全。“歐盟儲備戰略”為首個全面庫存方法,保障危機時食物、水、油等必需品供應,并通過建立庫存網絡、擴大歐盟層面庫存、強化運輸物流等關鍵行動,確保快速響應。“醫療對策戰略”則聚焦于加速醫療工具的開發、生產、部署和可及性,應對疾病爆發、抗菌素耐藥性等挑戰,包括推進新型疫苗和藥物研發、加強情報監控、加速創新、確保生產可擴展性等主要行動。兩者共同強化歐洲應對未來危機的能力。
美國衛生部長突然取消預防服務工作組會議
據thehill網7月9日消息,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部長小羅伯特·肯尼迪推遲了原定于7月10日舉行的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會議,未說明原因。此前,最高法院賦予肯尼迪對工作組成員任免及建議審查權。公共衛生專家擔憂肯尼迪可能干預工作組,影響其獨立性,相關健康研究組織AcademyHealth致信國會要求保護USPSTF免受政治干預。
能源
美國研究人員首次驗證DT核聚變理論
據財聯社7月10日消息,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首次驗證了1938年一項實驗對氘氚(DT)核聚變的理解。研究人員通過精密加速器復現其方法,確認DT聚變是核裂變武器與未來聚變能源的核心機制。這一發現補全了核物理史的關鍵拼圖。DT聚變作為氫彈能量釋放的基礎,其可控化研究有望突破清潔核能的技術瓶頸,為解決能源危機開辟新方向。
歐盟發布可再生能源、電網和儲能基礎設施以及電價設計的指導文件,促進技術創新和多樣化
據ECECP 7月9日消息,歐盟委員會發布關于可再生能源、電網和儲能基礎設施以及電價設計的最新指導文件,旨在促進創新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利用以及部署方式的多樣化,加速電網和儲能基礎設施的部署,并設計面向未來的輸配電價體系。文件重點關注技術準備程度較高且已接近商業化或正在商業化的創新技術,包括海洋能、漂浮式海上風電、太陽能光伏和太陽能熱技術,以及與建筑、基礎設施和交通相結合的太陽能部署方式,旨在為成員國提供支持,幫助其克服創新技術在部署過程中面臨的障礙,從而加速創新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文件要求各國在國內法規中清晰界定這些創新部署模式和創新技術,細化適用規則、安全技術標準及許可流程,并盡可能縮短審批時間。同時,鼓勵 “一地多用”,減少土地資源競爭,提升公眾對新能源項目的接受度。
海洋
美國“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首次停靠冰島港口
據海軍新聞網7月9日消息,美國“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紐波特紐斯號”(SSN 750)歷史性訪問冰島港口,成為首艘停靠冰島海岸港口的核潛艇。美國海軍高層將此訪定位為彰顯對“集體防御和北極安全”承諾的“關鍵時刻”,強調先進潛艇部隊在復雜競爭環境中的深海巡邏與威懾作用。此次訪問是自2023年美國核潛艇首次進入冰島水域后的重要進展。美方表示,此次與北約盟友冰島深入協調的行動,旨在體現共同降低北極緊張局勢的目標、應對區域安全挑戰、維護航行自由及盟友安全。
美國雷神公司展示無人反水雷系統
據國防郵報網7月9日消息,美國雷神公司,美國雷神公司(Raytheon)近日首次成功完成“梭魚”(Barracuda)無人水雷清除系統演示。該系統為半自主、無線纜的水雷清除無人系統,具備獨立導航、通信、目標探測與識別能力,可摧毀海底、水面以及漂流的水雷。該系統可自主運行,并由人工下達最終的水雷摧毀命令,以確保作戰安全與準確性。據悉,該系統預計在2030年前形成部署能力。
英國、法國計劃建立“協同”核威懾力量
據國防郵報7月9日消息,英法兩國宣布將簽署核威懾聯合聲明,首次明確兩國獨立核力量可進行協調行動,承諾共同應對任何“對歐洲的極端威脅”。該聲明由法國總統馬克龍與英國首相斯塔默在倫敦峰會期間簽署,標志著兩國防務關系升級。雙方將重啟核合作與聯合導彈研發,包括增購“風暴陰影/SCALP”巡航導彈并加速開發替代系統。
印度海軍實施海域態勢感知項目,強化海上安全
據印度國防部官網7月8日消息,印度海軍與印度巴拉特電子公司(BEL)簽署合同,將實施“國家海域態勢感知”(NMDA)項目,以全面強化印度的海上與沿海安全。該項目將現有的國家指揮通信情報網絡(NC3I)升級為更先進的國家海域態勢感知網絡。通過人工智能驅動的數據整合與智能分析平臺,實現軍民多機構協同作戰,涵蓋海軍、海岸警衛隊、港口安保、漁業管理及災害應對等領域。印度巴拉特電子公司將負責全案設計、建設與部署,確保系統全面整合,滿足海軍戰略需求。
印度利用清潔研究技術推進深海任務
據Oceannews網7月9日消息,印度國家極地與海洋研究中心(NCPOR)為提升深海科研能力,部署了由丹麥MacArtney公司提供的全集成潔凈實驗室系統,包含集裝箱式潔凈實驗室、8000米級潔凈溫鹽深剖面儀絞車(CTD)及高精度傳感器。該系統通過嚴格防污染設計,確保極端深海壓力下的水樣完整性,支撐海底化學、環境動力學等研究需求,助力印度深海任務目標。該系統由MacArtney聯合西班牙EMS公司制造,并由印度本地經銷商提供全周期技術支持。
法國GTT公司與中國合作設計新一代LNG運輸船
據國際船舶網7月8日消息,法國GTT公司聯合六家中國能源、航運及船舶機構共同開發新一代20萬立方米LNG運輸船。該船采用突破性三液貨艙設計取代傳統四艙布局,通過優化低速航行模式降低27%排放強度,并減少蒸發率。GTT主導液貨艙與管路系統開發,目標于2024年底獲船級社原則性批準(AiP)。新設計在不增加建造成本前提下,顯著提升運營經濟性,預計2050年單位貨運成本降低14%,同步滿足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等環保法規要求,為LNG航運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
航空
美空軍部啟動大規模太平洋軍事演習,旨在更好應對潛在大國沖突
據美空軍網站7月9日消息,美空軍部在美國和印度-太平洋責任區的多個地點啟動了一系列以太平洋為重點的新一代部門級演習(DLE)。此次DLE演習擬派遣12000名美空軍和太空軍人員、350余架轟炸機、戰斗機、運輸機和加油機,并具備天基和空基賦能能力,演練包括但不限于電子戰、太空域感知、軌道戰和導航戰。美空軍部長特洛伊·梅因克表示,這是冷戰以來首次舉行的DLE演習,將與聯合部隊、盟友及合作伙伴在現實作戰環境中演練分布式作戰提供支持。
日本三菱重工公司完成新型混合動力中型無人機的飛行測試
據armyrecognition網站7月9日消息,日本三菱重工公司與雅馬哈發動機公司合作,完成新型混合動力中型無人機的飛行測試。該無人機采用緊湊輕型混合動力發電機,可攜帶200千克有效載荷,飛行距離達200千米,將主要用于偏遠地區物流、基礎設施維護以及緊急救災等領域。此次試飛標志著日本在開發適用于民用和國防用途的先進無人后勤平臺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航天
新西蘭組建太空部隊,聚焦太空安全保障
據defensenews網站7月8日消息,新西蘭皇家空軍組建了太空部隊,聚焦太空安全保障。新西蘭太空部長朱迪思·柯林斯表示,該部隊最初的重點將是監測、分析和了解太空活動,以維護國家和國際利益。該部隊將由12人組成,并將與工業界和學術界開展合作。
新材料
捷克科學院有機化學與生物化學研究所開發了水基稀土回收新方法
據METAL TECH NEWS 7月8日消息,捷克科學院有機化學與生物化學研究所(IOCB)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回收稀土元素的新方法,僅使用水和一種特殊分子將稀土金屬從廢磁鐵中分離出來。該技術的核心在于一種新開發的螯合分子,它能特異性地與釹離子結合,使其從溶液中沉淀出來,而鏑則保持溶解狀態。這種精確的選擇性能夠實現金屬的干凈分離,這對于生產無污染的新磁體至關重要。研究人員稱這種方法最終可以定制用于分離其他稀土元素。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非洲五國總統舉行政府首腦會議,討論合作的機會
據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7月9日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與非洲五國總統舉行非洲政府首腦會議,討論合作的機會。這五個非洲國家包括:毛里塔尼亞、幾內亞比紹、利比里亞、塞內加爾和加蓬。這五個國家雖然經濟規模較小,但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氣、黃金、鐵礦石和稀土元素,多國表示希望加強與美國的合作。與此同時,非洲最大的經濟體南非、尼日利亞、埃及和埃塞俄比亞等非洲主要國家均未被邀請出席。
先進制造
韓國3D打印鈦合金太空貯箱成功通過超低溫壓力測試
據國防制造7月10日消息,韓國聯合研究團隊利用線材激光定向能量沉積(DED)增材制造技術,成功制造出一個容量為130升,直徑為640毫米的球形Ti-6Al-4V貯箱,該貯箱已通過低溫條件下(-196℃)的壓力測試,證明了其結構完整性,成為全球首個能夠承受極端太空環境的金屬增材制造壓力容器。研究人員利用DED技術分開制造貯箱的兩個半球,然后經過一系列熱處理、精密加工和焊接,最終制造出完整的貯箱。在DED制造過程中,利用傳感器進行實時過程監控,并優化沉積路徑,從而確保貯箱的尺寸精度和結構完整性,同時無損檢測技術確認了該結構無缺陷。未來,該團隊將加速增材制造零部件的資格認證流程,并與私營航空公司合作,加速DED技術的商業化。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注明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隸屬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于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