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和中方達成協議的美國,如今推遲了關稅生效時間,會不會是因為中方的強硬態度,給其他國家再次爭取到了談判時間?
在距離7月9日的美國“關稅緩沖期”截止日,還有兩天的時候,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放話:特朗普的關稅計劃將在8月1日正式生效。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可以看到,這一時間節點,比特朗普設下的關稅最后期限,有所推遲,因此這也意味著,沒有和美方達成關稅協議的國家,又多了3周和美方進行談判的時間。
自特朗普上臺以來,他一直把“美國優先”掛在嘴邊,把關稅大棒當作實現這一目標的利器。
目前,美國已經和中國、英國、越南簽署了一些協議,然而,這與此前聲稱的90項協議目標相去甚遠。既然如此,為什么特朗普還要急于拉響這場關稅風暴的警報呢?
或許,可以從他的“極限施壓”策略一窺究竟。以人為制造時間稀缺為武器,讓對手在慌亂中做出讓步,一直是特朗普慣用的談判伎倆。不過,面對越來越多國家的強硬態度,特朗普這次“通牒式”攻勢,似乎并沒有打破其他經濟體的心理防線。
(特朗普)
中美關稅博弈作為這次關稅旋風的重頭戲,中國自然沒有坐以待斃。在特朗普宣布關稅計劃后,中國迅速反應,以行動表示堅決反對單邊貿易保護主義。通過一系列對等政策,特別是針對稀土出口的管制,中國用實際行動展示了“來而不往非禮也”的決心。
經過數個月的唇槍舌劍,兩國終于達成重要協議——《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雙方同意撤銷對彼此商品加征的絕大部分關稅,并暫緩實施24%的對等關稅。這一結果無疑為全球貿易規則的重構撕開了一道光亮的缺口。
并且從之前中美在倫敦舉行的會議框架看,兩國在一些核心問題上達成共識,包括中國同意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許可申請,而美國則取消了一系列對華限制性措施。
(美英達成協議)
一直以來,英國都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之一。然而,即便是這樣一個“鐵桿朋友”,也無法在此次貿易風波中獨善其身。
5月8日,英國和美國達成有關關稅的貿易協議。英國在食品與農業產品進口方面讓步,以換取美國降低對英國汽車的關稅??此平源髿g喜,但鋼鋁關稅問題仍懸而未決,使得這份協議的實質意義大打折扣。
有人說,英國的妥協是出于對美方關稅減免的巨大渴望,但這樣的代價是否值得,恐怕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答案。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已經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
在特朗普的推特上,美國與越南達成的貿易協議被隆重宣布。按理說,這應該是個好消息,但細想其中細節,越南的境遇其實并不樂觀。
根據協議,越南對美國商品提供零關稅待遇,然而美國對越南商品卻征收20%關稅,更不提對經由越南轉運的商品高達40%的關稅。這樣的“市場準入”怎么看都有些苦澀。有經濟學家預測,越南的GDP增速將因此減少0.8至1.3個百分點,而且該協議還可能對中國、泰國和馬來西亞等供應鏈相關國家帶來不小的沖擊。
面對特朗普的貿易攻勢,歐盟的態度也不是一帆風順。雖然初期內部意見不一,但經過幾輪博弈,歐盟國家開始展現出更為堅定的立場。其堅持要求美國降低目前對出口商品的基準關稅,并希望看到鋼鋁和汽車等領域的高額關稅顯著下降。雙方的談判尚無明確結果,短期內美歐之間能否實現互惠共贏,還是未知數。
(歐盟應對與美關稅談判)
日本方面,自4月以來,雙邊談判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盡管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多次奔赴美國商討事務,但兩國在汽車關稅和農產品市場開放問題上依舊僵持不下。日本一方面被要求接受高達25%的汽車關稅,另一方面又面臨對本國農產品市場是否開放的艱難抉擇。雙方逼近僵局,何時能豁然開朗,還需拭目以待。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究竟能夠揮舞多久?從目前來看,特朗普還在一意孤行。在他眼中,“談判誠意”是唯一可以延長談判期的關鍵。然而,若各國不愿在核心利益上讓步,美方的信譽必將受到挑戰。
股市波動、經濟衰退風險增加這些無形的壓力,逐漸成為美國國內面臨的嚴峻考驗。摩根大通甚至預測,如果這種關稅戰繼續升級,美國有60%的可能性陷入經濟衰退。
倘若美國繼續推動這場不平等的關稅戰,那結局不會是美國征服世界,而可能是世界集體“拋棄”美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妄圖通過單邊措施獲得優勢的企圖,都可能適得其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