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印邊境爆發了“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
該次沖突導致中方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壯烈犧牲。
隨后,雙方軍隊開始圍繞邊境線部署重兵。
根據印度媒體報道,局勢最嚴重的時候,中方的99式坦克和印軍的T72坦克之間,相距僅僅500米左右,隨時都有開火的可能。
這次事件過去三年多以后,當時印軍參與軍事對峙的上將納拉瓦內,在出版的新書《命運的四星》中詳細記載了當時的情形。
納拉瓦內直言:“解放軍坦克飛機部署就緒,萬幸沒開戰!”
那么,當時的情況究竟是怎樣的?納拉瓦內為何慶幸沒有開戰?
一 、加勒萬河谷事件
加勒萬河谷位于中印邊界西段,中方實際控制線的一側,屬于中國新疆自治區和田地區的管轄范圍。
對于這種有明確規定的歸屬地,印度政府始終保持著無賴本色,否定加勒萬河谷屬于中國領土。
還不止一次的在國際上叫囂,加勒萬河谷是屬于印度拉達克中央管轄的地區。
從2000年到2019年間,印軍在加勒萬河谷附近修建了一條255公里的公路。
隨后有了公路的加持,印軍又在附近修建了一個軍用機場,公路和機場的落成,印軍的目的只有一個。
那就是一旦加勒萬河谷地區發生軍事爭端,印軍能以最快的速度調遣兵力裝備到達事發地點。
機場和公路修建成功后,印軍就有了底氣,開始在加勒萬河谷附近展開巡邏,并且數次冒犯中方控制區。
面對印度人的無理取鬧,我方秉持著睦鄰友邦的政策,進行了多次和平交涉。
可待人以禮,換來的卻是印軍的不屑一顧。
甚至后來,印軍開始派遣小股部隊直接跑到中國領土上進行挑釁。
更加讓人憤慨的是,印軍明明自己挑釁在先,事后反而在國際上大聲叫屈。
印度媒體聲稱,在2020年4月前,中國軍隊制造了170起越境事件,其中130件發生在拉達克地區。
面對印度人的無理行為,解放軍立即派出部隊在加勒萬河谷附近與對方進行對峙。
雙方針尖對麥芒,終于在2020年5月5日,爆發了沖突。
當天晚上,印軍派出一支小部隊,悄悄越過加勒萬河谷,在中國領土上構建障礙物。
解放軍的巡邏官兵很快就發現了對方,在嚴詞警告無效后,雙方共計250人扭打在了一起。
這次打架事件結束后,印度媒體當即開始顛倒黑白。
聲稱印軍在己方控制線內活動時,遭到了解放軍邊防部隊的阻攔和毆打。
印軍造謠全憑一張嘴,將這次事件的一切問題歸咎到了中國頭上。
5月5日打架事件結束后,印度國防部長直接向我方放狠話。
鑒于中國正在朝邊境地區集結軍隊,印方必須采取軍事行動。
次月15日,印軍再次派人越過邊境線,跑到中方地盤上搭設帳篷,在受到解放軍巡邏官兵的警告后,印軍不但沒有及時搬走帳篷。
反而就像示威一樣,又搬來了一頂。
時任邊防第363團團長的祁發寶帶著幾名戰士與印軍接觸,希望能通過好言相勸的方式讓對方離開中國領土。
誰曾想,就在祁發寶與對方交涉過程中,大量印軍士兵拿著棍棒將祁發寶幾人團團圍住,展開毆打。
營長陳紅軍得知此事后,帶人趕往事發地點。
抵達沖突現場后,陳紅軍親自率領著兩名盾牌兵,跳進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沖向另一岸的祁發寶。
因為這次事件印方是經過精心謀劃的,很快就有更多人從隱蔽地點沖了出來。
陳紅軍等人的加入,不但沒能扭轉沖突的局勢,很快也成為了敵人攻擊的目標。
年僅19歲的陳祥榕本身是擔任攝像取證工作趕往事發地點的。
但因為雙方沖突的升級,陳祥榕緊緊跟在營長陳紅軍身后,用自己的身體為他抵擋棍棒和石頭攻擊。
這就是震驚國際的加勒萬河谷事件,中方團長祁發寶重傷,營長陳紅軍、列兵陳祥榕、肖思遠和王焯冉壯烈犧牲。
隨著解放軍邊防增援部隊的趕來,印度方面死亡人數由原先的三人升至20人,被俘人數在30人以上。
二、中印軍事對峙
加勒萬河谷事件的爆發,使得中印原本就緊張的邊境關系到達了極點。
事后,印度政府在第一時間表示會與中國公正處理此事。
可印度的外交態度一向飄忽不定,沒過幾天又提出,在加勒萬河谷事件中,印度士兵也有傷亡,中方理應做出退讓和補償。
印度政府這種背信棄義的做法遭到了我方的強烈反對。
雙方開始在邊境地區部署大量兵力,準備隨時應對可能到來的沖突。
2020年9月7日,也就是加勒萬河谷沖突發生后的第三個月。
印度軍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兵力調動,印軍將此次行動代號稱為“雪豹行動”。
印軍以254裝甲旅為主力部隊,進占中印邊界的熱欽山口附近,并通過這里的制高點,俯瞰整個斯潘古爾公路。
這條公路是我方運輸物資的主要通道,印軍這種行為,已然是在為將要爆發的戰爭占據有利陣地。
面對可能到來的邊境戰爭,我軍沒有任何示弱,直接將飛機坦克開上了岡底斯山脈與印軍進行對峙。
根據印方報道,當時中方的99式坦克和印軍的T72坦克之間,相距僅僅500米左右。
面對緊張的局勢,雙方隨時都有開火的可能。
與我方的極力克制不同,印軍前線部隊不止一次向指揮官納拉瓦內申請開火。
納拉瓦內在到達邊境后,已經通過巡查得知。
解放軍邊防部隊此時已經兵分多路,從不同方向對印度占據的根據地進行了包抄。
一旦自己這一方有過火行為,中國解放軍必定一擁而上。
雖然印度軍隊在此時占據了一些制高點,但如果真的展開交戰,這些防御在解放軍面前肯定是擋不住的。
到時候,自己勢必會被推上風口浪尖。
無論打輸還是打贏,自己都將是印度國防部推出來背鍋的最佳人選。
納拉瓦內就前線對峙的情況,向莫迪多次通話。
而莫迪給他的卻是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做自己認為對的決定!”
納拉瓦內在三年后編輯的回憶錄《命運的四星》中詳細記載了當時的心理狀態。
納拉瓦內如實寫道:“我接到了一個燙手山芋,現在責任都在我身上...我深吸一口氣,靜靜地坐了幾分鐘。”
顯然,此時的納拉瓦內肩負著巨大壓力。
最終,解放軍坦克和飛機的巨大轟鳴聲讓納拉瓦內保持了清醒,他命令前線部隊決不能開第一槍。
三、印軍不斷挑釁的原因
這么多年以來,中印在邊境發生的沖突可謂是數不勝數。
印度近些年之所以在加勒萬河谷不斷“搞事”,甚至擺出中印即將大戰的局勢。
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轉移國內的矛盾。
2020年正值疫情期間,印度衛生部門力量薄弱,國內的感染率高得嚇人。
在感染人數的最高峰期,印度創下了單日新增7.8萬人的感染紀錄,穩居世界榜首。
對疫情的無力控制,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矛盾,GDP也在迅速下滑。
這個時候,印度當權者就需要一個外部事件來吸引國內群眾的注意力。
在中印邊境搞事就成了莫迪政府的首選策略,但毫無疑問,這個選擇也是極其危險的。
1962年的中印自衛反擊戰歷歷在目,中國解放軍的實力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只會更強。
而除了疫情原因,印軍這次軍事對峙的另一個小算盤就是向西方國家示好。
當時正值中美博弈、美國鷹派主張對中國采取強硬措施的時候。
印度政府在中印邊境碰瓷,這樣做可以討好美英等國,獲得更多的軍事援助。
無論印度政府打著怎樣的算盤,最終在解放軍的飛機坦克面前,也只能望而卻步。
參考資料:
1、環球網 《外交部談中印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來龍去脈》
2、中國青年網 《加勒萬河谷沖突現場視頻公開 我軍官兵與外軍殊死搏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