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月持續12天的以伊對抗中,按照以色列和美國的說法,他們聲稱已成功摧毀了伊朗大部分彈道導彈發射裝置、核設施以及幾乎全部防空體系,造成德黑蘭方面重大損失。
然而如今事實證明,西方國家編織的勝利敘事已被揭穿,真正的受損方反而是特拉維夫,而德黑蘭似乎成為了最終獲益者?
?——【·以色列籌備十五年的行動·】——?
2025年6月,以色列空軍對伊朗多個軍事基地及其他戰略要地實施了空襲打擊。
緊接著6月21日,美國派出7架裝載總計3萬磅穿透型炸彈的B-2隱形轟炸機,對福爾多、納坦茲及伊斯法罕三處關鍵核設施展開精確打擊。
任務完成后,特朗普公開宣稱:“伊朗的核基礎設施已經被徹底摧毀。”
與此同時,美國多位高層官員也紛紛發聲支持,堅定表示關鍵目標已被準確摧毀,嚴重削弱了伊朗的核潛力。仿佛該國所面臨的核威脅已然被終結。
不過隨著多家新聞機構深入調查后發現,美軍此次空襲雖然聲勢浩大,但并未真正命中伊朗核項目的中樞環節。
這次襲擊對于伊朗核進程的影響微乎其微,最多只會讓其發展進度延遲數月。
衛星圖像顯示現場并無放射性物質泄露跡象,這表明離心分離設備很可能未受損害,甚至高度濃縮鈾可能早在襲擊前就被秘密轉移。
總體來看,美以雙方精心策劃的這次聯合行動,實際上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事后面對媒體追問,伊朗副外長馬吉德?塔赫特 - 拉萬希態度強硬回應:“我們將繼續推進鈾濃縮項目,沒有任何人有權對我們指手畫腳。”
伊朗的堅決立場使得此前特朗普所發表的“全面勝利”言論瞬間淪為國際笑柄。
但對于以色列而言情況則更為嚴峻,對特朗普來說最多只是面子受損,而以色列卻是十五年布局付諸東流。
自2010年起,以色列便開始秘密籌劃針對伊朗核計劃的打擊方案。在這長達十五年的時間里,大量情報人員潛入伊朗境內執行偵察任務。
原本預計能夠通過此次沖突一舉瓦解對手的核能力,但現實卻異常殘酷,耗時多年的精密部署最終成為外界嘲諷對象!
?——【·以色列遭遇重大挫折·】——?
除了行動失敗之外,以色列在這場對抗中還承受了巨大消耗。在導彈攔截作戰中,以軍動用了大量防空系統進行防御。
統計數據顯示,共發射34枚“箭-3”、9枚“箭-2”以及39枚來自美國的“薩德”攔截彈。
僅這些攔截彈就耗費超過4.98億美元,更嚴重的是,此次使用量占到了美國全球“薩德”庫存總量的15%-20%。
這對極度依賴美方軍事援助的以色列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即便投入如此龐大資源進行攔截,仍有相當數量的來襲導彈未能成功擊落,導致以色列本土遭受重創。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盡管伊朗也在此次沖突中有所損失,但從后續一系列表現來看,其核計劃并未受到根本性破壞。
6月28日,伊朗總統與議會議長共同出席了陣亡者的葬禮儀式。
政府高層借此機會成功引導民眾因戰爭產生的憤怒情緒,凝聚全國力量共同應對境外威脅。
此外,伊朗組建了“特別法律事務組”,專門負責追究美以兩國的侵略行為。
德黑蘭以此為契機占據道德高地,在國際舞臺上揭露對方暴行,爭取更多輿論支持。
關于國際原子能機構問題,伊朗宣布暫停與其合作。
此舉使外部力量無法繼續實時監控伊朗核活動進展,為本國核項目創造了相對寬松的發展空間。
綜觀全局,“美以全面獲勝”的說法不過是自我安慰式的謊言。
以色列花費十五年時間精心準備的行動最終落空,不僅未能實現既定目標,反而付出沉重代價。
而伊朗成功守護住其核實力基礎,從實際成果看,德黑蘭才是這場沖突背后真正的最大受益者。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