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講,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英偉達。
昨天晚上,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超越微軟和蘋果,登頂全球。
4萬億美元是什么概念呢?
比英法德等國家的股票總市值還高,大概是大A總市值的30%左右。
網上關于英偉達的討論不一,很多人認為英偉達就是史詩級大泡沫。但客觀的角度來講,我們應該要祝賀這家公司。
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它一定是有道理的。
為什么資本愿意長期看好,為何它能在短短2年多的時間內,市值從1萬億美元跳躍至4萬億美元?
首先我非常敬佩黃老板的創業精神。
62歲了,依然精神飽滿,要么跟技術研發的年輕人們打成一片,要么就全球調研。
每次開發布會,黃老板都能鏗鏘有力,把始終如一的精神感召力,傳播到每一位創業者心中。
這個精神,國內少有,非常相似的,可能就是小米雷軍。
所以成功人都有成功的道理,而企業家并不會因為現在的成功,而放棄對未來的拼搏。只要身在其位,便會謀其職,探索宏大命題,以及能力邊界。
在最近的一次公開采訪中,黃仁勛被問到:
如果現在你回到30歲的時候,再次走進當初決定創立英偉達的那家餐廳,你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嗎?
黃老板斬釘截鐵地說:“不,我不會!”。
聽到黃老板的回答之后,主持人開始笑,以為黃老板又和平時一樣在和大家開玩笑。但是黃老板把話講完之后,在場的兩位主持人表情一下就變了。因為他們發現,面前的這個人,正在很認真的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我當時知道創立英偉達之后遇到的困難有如此之大,要忍受如此之多的折磨和羞辱,比我們當時想象的情況難一百萬倍,我覺得任何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決定要創立這家公司。但是也許企業家身上的超能力就是,不問也不畏懼事情有多難,永遠要讓自己感覺:事情沒有那么難。你需要欺騙你的大腦。”
這段采訪很有智慧,建議反復閱讀。
第二個是,英偉達這家企業頻繁踩到時代的風口。
一開始是游戲顯卡,之后成了比特幣的挖礦工具,而現在,又是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必不可少的基建設施。
很多人說,這不就是運氣好嗎?
其實更重要的是“接運氣”的能力。
AMD、Broadcom,都是競爭對手,但誰都追不上英偉達的生態和技術。
英偉達黃老板做技術的邏輯是,自己卷自己。
現在已經有了性能卓越的Blackwell,但依舊在2025年規劃了Vera Rubin 架構,讓CPU 性能翻倍,2027 年計劃通過硅光子技術實現百萬 GPU 互聯,旨在實現五年算力躍升 15 倍的目標。
當別人追趕英偉達的時候,英偉達已經想著如何贏下下一個階段的勝利,窮盡一切辦法,提高人類世界對于芯片的想象力。
目前英偉達 GPU 占據全球 AI 訓練市場 90% 以上份額,從微軟到沙特政府。微軟、Meta、谷歌、亞馬遜、字節跳動、阿里等等所有龍頭大廠,都是英偉達的大客戶。
簡單一句話,只要AI行業繼續發展,任何構建大模型的行為基本都離不開英偉達的算力支持。所以英偉達每次交出財報,都會讓市場陷入瘋狂。
今年年初,DeepSeek的橫空出世,英偉達單日暴跌17%,是因為梁文鋒團隊證明,可以通過技術提高英偉達芯片的算力,從而降低購卡成本。
但事實上,無論怎么降低算力成本,但大廠們要想打贏這場戰爭,擠進全球AI陣營前列,都必須要通過堆疊更多的算力來決一勝負,AI行業越發達,英偉達,越可以賣出更多的鏟子。
那么英偉達這么強,到底有沒有風險點?
當然有。
其一是中美貿易戰,川普徹底封殺英偉達對東大的供貨,那么英偉達將失去東大市場,而按照其他國家AI事業的發展,對算力的需求天花板有限。這會直接影響到英偉達芯片的出貨量。
其二最重要的是,“未知選手”的挑戰。
未來能撼動英偉達在芯片產業地位的,西方幾乎已經沒有對手了,但東大有,而且機會很大。
這些年蘋果手機在全球暢銷,其中很大因素,來自于2018年,川普打科技戰,封殺了西方對華為手機芯片的供應。
要知道2019 年華為手機出貨量約為 2.41 億臺,市場份額約為 17.6%,位居全球第二,而且增長勢頭非常猛。
結果華為失去芯片后,手機斷供,被迫離開了人們的視野,蘋果繼續一家獨大。
直到2023年,華為手機帶著自主麒麟芯片,重新殺回市場,才又一次對全球手機工業格局,產生了沖擊。
芯片產業同理,美國一直試圖封鎖東大在芯片產業的研發,以保護英偉達之類的美國本土企業的優勢地位。
甚至聯合其他國家圍剿東大芯片工業,包括禁止其他國家對東大出售光刻機,賣出去的機器,拒絕售后服務等等。
這招雖然很損,但叢林法則下,任何商戰的突破下限,都被視為合理。
這雖然遏制了東大對于高端芯片技術的獲取能力,但又在某種層面上,逼東大走上了自產自研的道路,加快了戰略級的研發進度。
前些年中國AI產業,主要卡在了自主光刻機。
沒有足夠多先進的光刻機,就拿不出成規模的芯片,自然對英偉達造不成什么影響。
但好消息是,目前自主光刻機進步速度很快。華為也在彎道超車,通過創新技術實現對國內AI大模型的戰略支撐。
雖然國內芯片還不如英偉達的發達,但開辟第二條蹊徑,也可能到達山頂。
那么問題來了,假如有一天,中國的自主芯片制程和產能全面超過了ASML-臺積電-(英偉達、蘋果、谷歌、微軟、特斯拉)產業鏈呢?
不要認為不可能,畢竟我們已經在光伏、鋼鐵、造船、特高壓等等工業產業鏈上,都實現了后來者居上。
在規模化紅利和成熟的工業體系,以及全球最強電力系統支持下,我們在芯片發展,也應當保持足夠的自信。
當然,這條路還很長、很長。
實現光刻機自由,起碼還需要至少7-10年時間。但華為以及Deep Seek聯手,催生出一個CUDA之外的生態,這是概率很大的趨勢。
所以我們在為對方慶祝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潛下心來學習,學習對方的優點,以改善自己的不足。承認對方優秀很重要,只要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永遠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覺得贏麻了。這是最可怕的。對一個人是這樣,對于一個國家更是這樣。
對于東大來說,一個強大的對手,要比羸弱的對手,更適合當下歷史進程。因為只有對方強大,才能時刻提醒我們,居安思危,不能懈怠。
東大一直都是外壓越強,國內發展越為迅速。反而一旦安定了,覺得自己遙遙領先了,那么內部必會妖魔鬼怪橫行。多少年都是一樣。
對于英偉達股票來說,大家看看就好了,這個階段風險大于收益,還是那句話,不要為了踏空而后悔,而連續大漲背后,通常會意味著回調。
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里交易,是最舒服的。但一定要時刻學習陌生的領域,以拓寬自己認知的邊界。
本文完,如果喜歡,請點擊在看。關于投資分享、實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線資訊,都會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讀者,可掃描文末二維碼加入后閱讀。歡迎跟98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成長,日富一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