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用“迪拜黃金與商品交易所”旗號的“DGCX鑫慷嘉”平臺突然爆雷。
近日,“DGCX鑫慷嘉”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網傳這一平臺共計200萬名投資者參與其中,涉案金額高達130億元。網傳圖片顯示,在平臺資金無法提現兌付后,公司創辦人黃鑫在會員交流群中高調宣稱,其本人已在國外。
號稱日息1%高收益
提現手續費高達50%
“鑫慷嘉跑路了,騙了我8300多U(即虛擬貨幣穩定幣‘USDT’,一枚USDT約為人民幣7元),折合人民幣55000元,已經報案了,希望能追回。”一名來自湖北的投資人吳麗(化名)近期發布了一條這樣的視頻。
據悉,鑫慷嘉盜用海外持牌交易所名義,打著虛擬貨幣投資的旗號,利用高額收益吸引消費者,單日收益率為1%,并通過設置高額獎勵大肆發展下線,根據下線成員數量設置分成比例。在平臺已經無法兌付后,仍有用戶加入其中。而這類并不新穎的騙局背后,還有不少消費者甘冒風險自愿參與“博傻游戲”。
“鑫慷嘉”有一個新穎之處,就是使用USDT(目前全球市占率最高的美元穩定幣)為投資單位,要求所有會員在“入金”(特指投資者向銀行、經紀商或交易平臺賬戶注入資金的行為)前,先把人民幣兌為USDT。同時,該平臺的內部計價、利潤回報及“出金”同樣以USDT為單位。鑒于USDT本身在國際上自由流通,該平臺輕易可把資金調到世界任何地方,令調查部門難以追查。
6月25日,鑫慷嘉出現無法提現的情況,次日確認系統癱瘓。平臺方給出的回應是“公司被監管部門定義為偷稅漏稅,賬戶資金被全部凍結,無法提現”。用戶想要提現,便需要按照持倉金額的10%進行繳稅,依舊是通過充值USDT的方式將資金轉入平臺。納稅后每日可產生1%的收益,累計達到100枚USDT后可以提現,且提現手續費為50%。
直至 6 月末,黃鑫在部分投資人所在的群聊中表示,“我已在國外,因為你們 的財富與智商不相匹配,我要讓你們匹配一下,我只是拿走了你們不屬于符合你們智商的財富 ” , 宣告 鑫慷嘉 正式停擺。
暴雷前多方曾發布提示
部分參與者明知存在高度風險
今年4月8日,迪拜黃金和商品交易所(Dubai Gold & Commodities Exchange, DGCX)發布警示消息稱,DGCX在中國并未設立任何合作伙伴關系或關聯機構。任何聲稱與DGCX存在此類聯系的實體或個人,均未獲得DGCX的官方授權。此外,需特別注意目前網絡上流傳的DGCX應用程序并非由DGCX授權或開發的投資應用。我們強烈建議投資者保持警惕,避免下載不明軟件、點擊陌生鏈接或掃描不明二維碼。
7月7日,湖南桃江縣公安局發布風險提示指出,6月25日開始,“DGCX鑫慷嘉”平臺本金已無法正常提現,且通過設置高額“手續費”等條件限制利潤提現,該行為已涉嫌集資詐騙。
調查發現,通過“直推獎勵”“團隊傭金”等方式發展下線,是鑫慷嘉吸引投資人的主要方式。而這類資金盤,在業內也通常被稱為“博傻游戲”。部分參與者明知其存在高度風險,但始終堅信自己不會是“最后一棒”。
香港注冊數字資產分析師學會董事于佳寧分析稱,“這類參與者往往具備基本的識別能力,甚至能夠看穿所謂的投資模式不過是借新還舊的資金游戲。這類思維是一種風險錯位的投機行為,將個體行為建立在對他人損失的預期上,卻忽視了市場本身的不可預測性和平臺操盤者的絕對主導權。”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認為,虛擬貨幣本身是投機炒作、詐騙等高發的風險區,這類騙局利用消費者對于虛擬貨幣了解程度不深的特點,借虛擬貨幣投資“卷”走用戶資金。早前我國已明令禁止加密貨幣運營及投機活動,個人投資者必須明確:此類行為屬于非法金融活動,背離監管要求,風險巨大,這類投資理財活動也應遠離。
來源:中國經濟網、北京商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