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7月10日市場沖高回落,三大指數均小幅上漲,滬指站回3500點上方: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約1.49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縮量110億元;個股超2900家上漲,漲跌幅中位數為0.17%。板塊方面:硅能源概念股再度爆發,房地產相關板塊連續走強,銀行、證券、多元金融等大金融概念股集體拉升;兵裝重組、元件、PCB、消費電子、游戲、軍工等板塊跌幅居前。
多頭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到收盤總算使得個股變成了“漲多跌少”,但實際市場整體賺錢效應依舊較差,部分投資者的賬戶還是逆市縮水的。這跟指數的“慢牛爬升”形成了鮮明對比,散戶的心態也變得越來越浮躁、焦慮。
今天在VIP客戶平臺的【午評】中,錢哥以“焦慮情緒持續升溫,短線要防震蕩加劇”為題,做了概要分析和提醒——
午后行情震蕩上揚,大金融和地產一起發力,推動指數小幅走高。但有點尷尬的是,跟風進場做多的資金并不堅決,兩市量能始終處于小幅縮量的狀態,中小盤股在午后雖然有所回暖,但市場焦慮情緒并未得到有效化解。
指數跑到了高位、持倉股還趴在地上,等到大盤回調的時候怎么辦?這是多數散戶焦慮的原因所在。
解決的思路,錢哥在昨天的收評文章中已經有分析:要么改變炒熱點的高頻交易模式、打不過就加入——跟著某隊的節奏去做大金融(踩不準節奏也會吃癟);要么等某隊持續拉升,拉到整個市場不信也得信、拉到越來越多的場外資金跑步進場。
從近3個月的盤面語言看,指望某隊暴力拉升的可能性很小——“碎陽爬升、指數慢牛”的走勢幾乎成了明牌。至于以銀行為代表的大金融,散戶本來就“嫌慢”,再看看相關板塊的累計漲幅,就造成了銀行股越漲散戶就越不敢買的尷尬局面。
“只賺指數不賺錢”是最讓散戶鬧心的,這種局面也不可能太持久,接下來無非有兩種變化:
1、大金融回調,部分資金流向中小盤題材股,盤面出現熱點良性輪動(熱點切換不能過快)。
2、大金融走弱,資金寧愿離場觀望也不愿進行短暫的“高切低”,則市場可能出現泥沙俱下的走勢。
前一種變化比較有利,基本不會改變大市行情螺旋上漲的升勢;后一種變化需要警惕,謹防階段高點就此出現。
綜合近期控盤力量的表現看,錢哥認為前一種變化的概率大,前提當然是不能有利空突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