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里有《鄭風·出其東門》小詩,詩中寫道:“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縞衣茹藘,聊可與娛。”
小詩樸實無華,明白如話,主要表達對心中所愛之人的專一與執著。而這種真摯情感的展現,與廣西東門林場企業文化的表述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經過廣泛征集、深入研討、職工投票等環節,最近,東門林場終于確定了企業文化表述語——“桉出東門、綠澤八方”。
“一言可以興邦。”一個響亮的口號,就是一面凝聚人心的旗幟。官方介紹說,以“桉出東門、綠澤八方”作為東門林場企業文化表述語,高度凝練了林場歷史貢獻、核心使命與人文精神,具有深刻的適配性和象征意義。
廣西東門林場建于1965年。
當時,根據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時任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同志的指示,自治區黨委決定成立桂南林業局,主要種植檸檬桉、野桉等速生樹種,以供應國家建設用材。所以,自建場之始,東門林場就與桉樹結下了不解之緣。
“桉出東門”
“桉”指桉樹,是一種高大挺拔、常綠的喬木;“東門”既直接指東門林場,也指“東方之門”,象征生機與向陽。“桉出東門”即桉樹源于東門林場,或是以“東門”為起點,展現其向外延展的姿態,暗含一種沖破邊界、朝向光明的生命力。
“桉出東門”,強烈體現了東門林場桉樹建場、桉樹興場、桉樹強場鮮明的辨識度,還有“亞洲最大桉樹基因庫”、“廣西桉樹出東門”的行業共識。同時,也暗含東門林場桉樹發展的歷史性轉折點——中澳技術合作東門桉樹示范林項目,使這一國際林業合作成功典范成為東門桉樹“破門而出”的關鍵作用。
作為我國桉樹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充分彰顯了東門林場在中國桉樹育種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桉樹從世界各地匯集到東門林場,經過不斷研發改良又從東門林場這里重新走向世界。隨著東門林場桉樹科技成果、優質良種和高效栽培技術的廣泛輻射帶動,東門桉樹已經輻射發展到東盟、非洲等世界各地。
“綠澤八方”
“綠”既指林場的主責主業——森林資源培育,也代表了林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堅定踐行者,用創新科技成果和優質林木良種培育的綠色產業。“澤”為動詞,取其恩澤、恩惠的引申義。“八方”代指廣闊的天地。
“綠澤八方”,集中體現了林場的胸懷格局和未來發展愿景。以綠啟頭,體現林場堅定踐行“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動“擴綠、興綠、護綠”并舉,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雙碳”目標等國家戰略中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綠澤八方”,描繪了桉樹的綠意仿佛化作滋養萬物的能量,給世界帶來生機與潤澤,傳遞出一種蓬勃、包容的自然力量,寓意東門林場的桉樹產業優勢和綠色生態貢獻將像大地的恩澤惠及四面八方。這深刻契合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中蘊含的多效益相統一的思想,揭示了東門林場未來將以先進的桉樹科技成果和優良的桉樹良種持續為廣西、全國甚至全球林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從《詩經》東門到東門林場,不變的是對純粹價值的堅守,在萬千誘惑中保持定力,在平凡之中成就不凡。
無論是愛情里的"匪我思存",還是生態建設中的"綠澤八方",都在訴說同一個真理——真正的長青,永遠生長在專注的土壤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