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地區制造業的領軍者衡陽國家高新區,近年來在全國先進制造業布局中表現亮眼。其已連續兩年(2023年第97位,2024年第92位)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榜單,排名持續上升。
在2024年進行的全國177家國家級高新區綜合發展評價中,衡陽高新區位居第77位。
2025年初,《湖南省開發區條例》的頒布為開發區系統性改革提供了關鍵的頂層政策支撐。
該條例旨在根治開發區存在的“機構臃腫、職能交叉、效率低下”等頑疾,明文要求社會管理職能應交由屬地政府承擔,并禁止開發區托管行政區劃。這為衡陽高新區后續進行的深度改革賦予了明確的依據。
抓住政策機遇,衡陽高新區在2025年堅定實施了以“聚焦核心職能、提升發展效能”為目標的根本性變革。其改革力度巨大:
編制大幅精減:原有2176名人員編制壓縮至僅123人,精減比例高達94.3%,形成一支高度精干、聚焦主業的團隊。
社會事務徹底剝離:原代管(托管)的4個街道辦事處、2個雙重管理機構、13所公立學校(幼兒園)、1家公立醫院以及1個農場,均按照“成建制移交”原則,整體移交給相關市級主管部門和區級政府。
管理層級顯著優化:黨工委領導班子成員數量縮減至6名;各級領導職數同步大幅壓縮(副處級至11名、正科級至19名、副科級至9名),領導職數總體精簡比例達78.9%。
權限事項調整:本輪改革總計剝離及收回權限572項,僅保留核心經濟賦權76項。
改革徹底改變了園區以往“包攬一切”的運行模式。據一位資深園區工作者反映,改革前園區70%以上的精力用于處理各類繁雜社會事務,經濟發展主業反而成了“副業”。
當時的衡陽高新區管理架構龐大(30個內設機構、8個事業單位),人員隊伍臃腫(2176個編制),深陷社會管理負擔的泥潭之中。
本次改革的具體舉措圍繞三大核心展開:
整合機構、提高效能:嚴格遵循“精簡、統一、高效”原則,大幅歸并職責相近部門,消除多頭管理。改革后,內設機構由改革前的30個大幅縮減至6個,下屬事業單位由8個合并為2個,顯著提升了行政效率與服務質量。
壓縮職數、規范層級:如上所述,黨工委領導、副處級、正科級及副科級領導職數分別進行了精減(見前述具體數字),領導職數總精減率近八成(78.9%)。
剝離事務、聚焦主業:緊扣經濟開發與科技創新核心職能,在厘清權責邊界基礎上,將所有可剝離的社會管理及公共服務事項(詳見附表)應剝盡剝、應交盡交。在人員分流方面,嚴格執行“編隨事走、人隨編走”及“單位、身份、職級對應”的原則,妥善完成了2256名人員的有序劃轉。
這場觸及根本的改革,遠非簡單的數量增減,更標志著一場深刻的理念與角色轉變:衡陽高新區從過去“包打天下”的綜合性“大管家”,成功轉型為聚焦主責主業的專業化“經濟運營者”。
附表:本次改革中剝離移交的主要單位
街道辦事處(4個):華興街道、金龍坪街道、蒸水辦事處、高嶺辦事處
雙重管理機構(2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高新分局、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高新分站
公立學校(幼兒園)(13所):新民中學、高新成章實驗學校、華新小學、祝融小學、蒸水小學、衡州小學、柘里渡小學、長勝小學、二塘小學、雁鳴溪小學、陽光小學、高嶺小學、衡州幼兒園
公立醫院(1所):華新醫院
農場(1個):果木園藝場
?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