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賽場核心到生活主角,張常寧的節奏換了,但熱度一直沒變,最近怎么看都是“狀態拉滿”。
1米93的身高、運動員的身材管理、笑起來依舊元氣滿滿,和老公吳冠希站一起,妥妥的“高海拔夫婦”既視感。
結婚兩年多了,網友最愛催的“生娃”這事兒,也終于隱約有了動靜。
至于接下來,是回歸國家隊,還是做個開心的“全能主婦”,慢慢看就是了。
一
張常寧這三個字,要擱在排球圈,和“身高”、“硬核”、“全能”這些詞綁定得死死的。
不是說她有多愛標簽,而是她從小到大的人設實在太“高調”了。
父兄都是曾是男排國家隊的主力球員,乍一看,這是典型的“星二代配置”。
但偏偏這個家沒讓她走捷徑,反而給她鋪了一條“只有天賦還不夠”的高難度賽道。
張常寧起初走的還不是“室內排球”這條主流路線,而是沙灘排球,還和搭檔拿下了世少賽銅牌。
彼時她高得驚人,跳得也狠,看起來是沙排未來的頂梁柱。
可為了全運會沖金,省隊重新調整排球女隊的人員配置,張常寧就這么進了室內排球隊。
這一變道,相當于從文科轉到理科,還得從頭背書。
過去在沙灘上自由發揮,現在要按套路走位、打戰術配合;過去打主攻,現在得學一傳、防守、站位,處處要磨合。
說到底,還是她愿意放下已有的榮譽和光環,這個轉型的勇氣,沒幾個人能做到。
等她在江蘇女排慢慢打出身價,再進入國家隊那年,才剛滿19歲。
但大家對她的印象,已經從“新面孔”變成“穩定輸出”,2015年就跟著拿下世界杯冠軍。
次年奧運會,對塞爾維亞的決賽,正是她那個關鍵發球,讓對手亂了陣腳,最后朱婷一錘定音。
這姑娘,既能一錘定音,也能替人收尾補鍋。
進攻、發球、防守樣樣來,偶爾還要客串接應,簡直是排球場上的“工具人”,用在哪兒都順手。
也正因為如此,她成了那個時期中國女排最可靠的“B計劃”。
2016年那一批奧運冠軍個個火速出圈,但張常寧走的是“甜美掛”路線,高個、皮膚白、五官立體,一笑眼角彎彎。
從那時候起,她成了運動員里最上鏡的那一撥,各種代言、節目邀請一個接一個。
她一邊訓練,一邊出現在晚會、訪談里,但說到底,她心還是在球場上。
很多人看不懂,覺得她“不是在打球,就是在路上被催婚”。
可從女友到老婆,這標簽換得比場上位置都快。
二
2022年,她和CBA球員吳冠希結婚,兩人身高加一起直逼4米,全場嘉賓都得仰著頭拍照。
婚禮當天,國手伴娘團高得可以組個女排二隊,本以為結完婚就能清凈點,結果更熱鬧了。
每逢節假日夫妻合照一發出來,評論區清一色“什么時候當媽”,簡直成了催生廣場。
30歲的門檻剛邁過,網友們就開始操心她的下一步人生規劃了。
甜是甜,但張常寧的高光不只靠外表,她的抗壓能力和身體素質才是真正撐起她整個職業生涯的“底氣”。
別看她平時笑得陽光,她過得并不輕松,尤其,是在結婚前的那段時間。
先是腎積水住院、開刀,接著又是左膝韌帶撕裂,恢復不久還頻繁出現尿血癥狀。
等到參加世錦賽時,整個人狀態完全跟不上。
比賽中起伏不定,輿論風向轉得比球還快,從夸她“頂梁柱”到批評她“拉后腿”,幾乎沒留喘息空間。
直到父親看不下去在網上發聲,大家才知道,這個看起來毫無波瀾的姑娘,其實背后是在硬撐。
她的身體狀況,不說也罷,說出來可能還更挨罵。
這樣的心理素質,不是靠“心態好”四個字糊弄出來的。
那是一個運動員,在一次次高壓、失誤、傷病中,一點點磨出來的“鈍感力”。
很多人看到張常寧不穿國家隊戰袍、不出現在國際大賽名單里,第一反應就是:她退役了?
但事實和想象有點反著來——她哪都沒去,就一直蹲在排球圈里“本地更新”。
別看她沒再跳起來砸球,但她沒離開球場,只是悄悄換了個站位。
從“全能主攻”到戰術板旁的“教練組成員”,這轉換過程沒有大張旗鼓,也沒有退役發布會,就是把角色換了個名。
今年春天,江蘇女排時隔8年再次捧起聯賽冠軍獎杯,全隊喜極而泣的時候。
那個曾經在國家隊浴血奮戰的張常寧,就站在替補席邊,摟著龔翔宇笑著哭了。
汗水、眼淚、勝利,樣樣沒少——只是這次,她沒再是主攻手,而是幕后的推手。
細想一下,能在這個“贏才是王”的系統里活下來,并且還活得體面、有溫度、不焦慮,本身就是種稀缺本事。
三
按理說,一個拿過奧運金牌、世界冠軍的運動員,到了30歲,要是選擇徹底離開賽場,也沒人說什么。
更別提她傷病纏身那么多年,早就“有退役的理由”。
但她偏不走那條“體面告別”路線,今年奪冠之后張常寧說過,她會繼續打全運會。
其實答案也不復雜,不是因為她不甘心,而是因為她還覺得自己能幫得上。
現在的她,把重心完全放在江蘇女排這支“年輕班子”上。
身邊那一批熟人,身份也都變了。
惠若琪成了解說員、帶學生的教授;
朱婷漂洋過海打職業聯賽,在國際賽場刷存在感;
龔翔宇還在場上奮戰,是少數還在硬撐的“前中生代主攻”。
她自己則選擇“留守本地”,不再沖擊C位,但誓要把年輕人托舉上去。
對于未來,沒有刻意承諾,也沒有花哨口號:不宣布退役,也不“賣慘復出”。
未來可能會重返國家隊、也可能繼續當教練,甚至某天去參加個真人秀、帶個綜藝娃出來客串“全能媽媽”。
可能性很多,她卻一句都不預設。
簡單來說:她不再問“還能拿幾個獎”,而是開始關心“能帶出幾個能拿獎的”。
這些年,最不缺的就是“好心人”:有操心她比賽狀態的,有關心她結婚進度的,還有催她趕緊生娃的。
最近馬爾代夫曬個度假照,隨手一寫“庫存預警”,網友們就以為她在暗示“最后的二人世界”要結束了,開始一波新的猜測熱潮。
她沒有正面回應,但動作比任何解釋都清晰,狀態穩定、表情自然,不刻意躲鏡頭,也不故作神秘。
不是冷漠,而是她太懂這套娛樂規則——只要你紅,所有事都會變成公共議題,包括你的肚皮動靜。
她不需要站在領獎臺上來證明價值,也不靠高強度對抗來刷存在感。
現在的她,活得比從前更隨意、更本色,卻也更清楚自己要什么。
結語
她或許沒再在場上轟轟烈烈地砸球,但她活得足夠用力,也足夠體面。
至于以后還會不會復出,或是哪天忽然“喜提小寶寶”?
那就是她自己的決定了,輪不到別人去替她打分。
參考資料
對話女排國手 | 張常寧:專注排球,“寶寶”長大了 | 界面新聞.界面新聞.2019-01-19 [引用日期2024-05-17]
女排姐妹花:中學都是學霸 現在都讀南師大.Zaker.2016-08-20 [引用日期2024-05-18]
全蘇班”笑到最后,張常寧率江蘇女排奪隊史聯賽第二冠,上海女排再獲亞軍.上觀.2025-03-04
張常寧透露已擔任江蘇女排教練組成員.光明網 [引用日期2025-04-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