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建博物館”和“中華民居寶庫”,山西晉城地理位置獨特,是草原文明與中原文化的交融之地,留存了大量珍貴文化遺跡。據了解,目前,晉城擁有不可移動文物6601處,古建筑占比超八成,其中宋金以前木結構古建筑58處,約占全國三分之一;擁有72處國保單位,40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鎮,166個中國傳統古村落。
前不久,晉城市政府出臺了《古民居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要求,要全力推進古民居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工作,全面提升古民居保護研究管理利用水平,創建以“鄉土中國·民居晉城”為主題,文化特色鮮明、文旅深度融合的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
此外,近年來,晉城充分發揮文物資源優勢,多維度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在文化遺產守護與傳承上取得顯著成效。
政策引領方面,強化頂層設計。晉城編制《晉城市文物保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等多項規劃方案,明確文物保護方向。通過出臺考古前置工作通知、創建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實施方案等文件,構建起科學的文物保護制度體系。憑借扎實工作,2021年晉城成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城市,2023年更作為全省唯一城市被推薦申報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
管理機制方面,保障文物安全。晉城將文物工作納入考核,建立歷史文物保護聯席會議機制,實行安全責任人公示制度,嚴格聯合執法。五年間,破獲文物案件104起;引入社會力量巡檢,國保、省保單位實現年度4輪次巡檢全覆蓋;文物安全監管平臺與省聯網,國保、省保單位全部接入,織密安全防護網。
資金投入方面,助力文物修繕。2019年以來,晉城累計爭取上級專項資金約2.43億元,市級配套1.13億元,實施160個保護修繕項目,72處國保中65處、78處省保中42處完成修繕。同時,每年投入專項資金及債券資金,用于低級別文物保護,實施167個維修、搶險項目。
相關負責人介紹,晉城正積極推動古堡申遺,打造10個文物古堡景區,皇城相府成為活化利用典范。還通過認領認養工程、系列實踐活動、設立文保基金等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培育全民保護意識。
(圖文來源于“光明網”,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